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督促领导干部从严管好亲属子女。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指出,家风建设绝非个人私事,而是关乎党风政风、影响政治生态的重要环节。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培育清廉家风,既是砥砺品行的“磨刀石”,更是抵御歪风邪气的“护身符”。
承古人智慧,做优良家风“传承者”。《礼记·大学》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古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博大胸怀,其《义庄规矩》惠及宗族,垂范后世;曾国藩以“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八字家训,教导子弟勤勉俭朴。这些绵延千年的家训家风,承载着修身立德、清廉传家的智慧。良好的家风不仅是个人幸福的基石,更是廉政建设、社会风气净化的重要防线。因此,党员干部当从中汲取精神滋养,坚持正心修身,以身示范,将崇廉尚俭的品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看今朝建设,做清朗家风“示范者”。家风是干部品行的“试金石”,更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领导干部的家风状况,直接反映其党性修养与价值追求。良好的家风能够涵养清风正气,不良家风则可能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纵观一些领导干部的蜕变轨迹,不少始于家风失守,对亲属子女失管失教,最终导致“全家腐”的悲剧。因此,管好“家中人”、看好“后院门”,是领导干部必须答好的时代考题。
重笃行实干,做清廉家风“守护者”。家风影响作风政风,是政治生态的“晴雨表”。家风建设必须久久为功、多管齐下,要筑牢“不想腐”的思想防线,持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传承红色家风,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亲情观。要扎紧“不能腐”的制度篱笆,完善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家属从业规范等制度,将家风表现纳入干部考察内容,并通过常态化谈心谈话、干部家访等方式,深入了解党员干部“八小时外”的思想动态和家庭生活。要营造“崇廉尚洁”的社会氛围,宣传清廉家风典型,讲好廉洁齐家故事,让清风正气充盈千家万户。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风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贵在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以身作则,既做清廉家风的倡导者,更做坚定家风的践行者。唯有千千万万个家庭都涵养清风正气,才能支撑起全社会的朗朗乾坤,才能为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奠定坚实基础,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行稳致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