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于谦拒子荫封彰显“不搞特权”的清廉品格,到杜聿明以“仁勇严礼义廉”六字训子,历史反复证明:优良家风是砥砺品行的“磨刀石”,更是抵御腐败的“防火墙”。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将家风建设作为重要抓手,以纯正家风涵养清朗党风政风,为反腐败斗争筑牢家庭防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家风如同无形磁场,潜移默化影响着家庭成员的价值取向。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警示我们,不少领导干部的堕落轨迹,往往始于家风失范——有的默许亲属插手工程,有的纵容子女借权生财,最终“一人落马、全家覆没”的悲剧令人扼腕。这深刻揭示:家风防线一旦失守,腐败就会乘虚而入。因此,家风建设绝非“自家事”,而是关系党的形象、影响政治生态的“国之大者”。
清廉家风的价值内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准则,到“公正、法治”的社会追求,优良家风正是核心价值观在家庭领域的生动实践。当“不贪不腐”成为家规,“默默奉献”成为家训,家庭成员便能在耳濡目染中筑牢思想根基,自觉抵制“四风”侵蚀,这正是家风建设之于廉政建设的深层意义。
筑牢家风拒腐防变堤坝,需要系统思维、多措并举,构建“修身立家、监督护家、文化兴家”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夯实“修身立家”的思想根基是前提。领导干部作为家风建设的“领头雁”,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带头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在公务活动中恪守廉洁底线,在家庭生活中立好家规、设好防线。唯有领导干部自身行得正、坐得端,才能以榜样力量感召家人,从源头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
构建“监督护家”的制度保障是关键。家风建设既要靠自觉,更要靠约束。应将家风建设纳入干部考核体系,在提拔任用、评优评先中强化家风考察;通过廉洁家访、廉政提醒等方式抓早抓小;完善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严查亲属违规谋利行为。制度的刚性约束,能让家风建设从“软要求”变为“硬指标”,为家庭廉洁保驾护航。营造“文化兴家”的浓厚氛围是基础。要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风智慧,弘扬“修身齐家”“清廉自守”等思想精华;传承革命先辈的红色家风,学习老一辈共产党人艰苦朴素、廉洁自律的高尚情操;创新传播载体,通过廉洁文化基地、“清廉家庭”评选等形式,让廉洁家风走进千家万户。当清廉家风成为社会共识,就能形成“家风正、党风清、社风淳”的良性循环。
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作为人生必修课,既做清正廉洁的践行者,又做优良家风的传承者。以家风建设砥砺品格,让清风正气在家庭中生根发芽;以家风建设约束权力,让腐败病毒在家庭外无机可乘;以家风建设引领风尚,让崇廉尚洁成为社会自觉。如此,方能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为全面从严治党注入持久动力,为民族复兴筑牢家庭根基。
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廉,则政风清。让我们以清廉家风为笔,在新时代的画卷上书写“家国两平安”的动人篇章,让清风正气从家庭出发,吹遍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