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上下班,我们都是为了两个家,一个是属于自己的小家,一个是属于人民的国家。作为基层干部,我们为国家做的贡献很小,但我们可做的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的小事很多。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反腐倡廉大政,我们应该管好自己的家庭,塑造优良家教家风,涵养清风正气。
注重家教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名人志士,对家人的要求都非常严格,涌现出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北宋苏轼曾说:“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他不但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要求他的子女。《苏东坡传》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公元1084年,苏轼的长子苏迈,被派到江西德兴市任县尉,这是苏迈首次出仕,他踌躇满志又满是担忧。苏轼觉察到了儿子的心思,便于分别之际,送了苏迈一方砚台,砚台底部,有苏轼亲手刻上的四句铭文: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思予,以此书狱常思生。意思是:学习圣贤之道时,要求知若渴;谋官取仕时,要时时警醒自己;治理财政时,要多想着让利于民,书写判狱文书时,要心怀仁慈宽容。受到父亲的苦心教诲,苏迈果不负父望,爱民勤勉,成为一名为民着想的好官。时至今日,他仍被德兴市的百姓所敬仰。明朝于谦曾说:“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在教育子女方面,他也是毫不搞特权。“土木堡”之变后,于谦力挽狂澜保卫北京。战后,大将石亨因功受封,为报答于谦的举荐之恩,上书推荐于谦的儿子于冕进京加官进爵。于谦坚决反对,对此于冕毫无怨言。据史书记载,于冕对父亲既忠诚又敬仰。有的名人将对子女的教诲写进子女的名字里。近代杜聿明将军六个子女的名字就是最好的体现。仁、勇、严、礼、义、廉,饱含了对子女在做人、为官等方面保持高尚品德和人格修养的殷切期望。
注重家教家风,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二十四个字三个层面,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们的家教家风,应该有利于集体、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我们的家教家风,应该弘扬奉献精神、爱国精神、清廉精神。我们的家教家风,应该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好的家教家风,顺应着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脚步。人类社会从野蛮到文明、从落后到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国家的需要,是人民的需要,我们必须顺应大势,培育优良家教家风,教育家人及子女不贪不腐,公正廉洁,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好的家教家风,是成就人生的需要。摆在我们面前的路其中有两条,一条是受人爱戴的路,一条是人人唾弃的路。我想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第一条,所以我们要培育好的家教家风,使自己、家人、子女在工作和生活中问心无愧,有所作为。臧克家有首诗《有的人》生动地诠释了两种人生: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好的家教家风,会让我们以骑在人民头上为耻,以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为荣,引导我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要想社会肌体健康,就得每个细胞都健康。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不是小事。有多少领导干部,因为没有管好自己的家人及子女,对其家人利用其影响力违法犯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后锒铛入狱,葬送了自己的前程,多么可惜!我们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涵养清风正气,才能让家庭兴旺发达,让国家繁荣富强,让人民安居乐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