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筑牢基层“廉洁堤坝” 守护群众“信任清泉”

[ 来源:宿松县纪检监察网   作者:长铺镇 王军香   发布时间:2025-10-22 11:11   阅读量: 201    ]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也是各项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当前,我们正处在承前启后、为“十五五”规划顺利开局奠基的关键时期。“十五五”规划的宏伟蓝图要在一线转化为生动实践,离不开千万基层干部的清正廉洁和担当作为。基层干部手握“微权力”,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其廉洁与否,直接决定着政策执行的效果,影响着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更关乎“十五五”发展目标在基层能否得到有力支撑和顺利实现。因此,新形势下,推动基层干部廉洁从政,需勤打“免疫针”、紧握“规矩尺”、高悬“执纪剑”、涵养“清源活水”,营造风清气正的基层政治生态。

勤打“免疫针”,筑牢“不想腐”的防火墙。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些基层干部在“微利”面前“绊倒”,根源在于理想信念的“总开关”松动了。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基层干部头脑,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党纪,通过常态化、制度化的学习教育,引导基层干部深刻认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从思想深处抵制歪风邪气,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要用好身边典型案例“活教材”,通过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旁听职务犯罪案件庭审、剖析违纪违法干部忏悔录等方式,让基层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深刻认识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铁律,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紧握“规矩尺”,构建“不能腐”的隔离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基层“微权力”如果失去有效约束,极易滋生“微腐败”。要全面梳理基层站所、村(社区)承担的权力事项,制定清晰明确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和结果,特别是在集体“三资”管理、工程项目建设、惠民资金发放等廉政风险高的领域,要完善操作规程,堵塞管理漏洞,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同时要健全监督机制,强化上级监督,严格落实谈心谈话、述职述廉、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充分利用村务公开栏、村民微信群、监督服务一点通平台等,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高悬“执纪剑”,强化“不敢腐”的震慑力。纪律严明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质,对基层“蝇贪蚁腐”现象,必须利剑高悬、震慑常在。要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尤其要在用好“第一种形态”上下更大功夫,对基层干部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错误。要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如吃拿卡要、虚报冒领、优亲厚友、欺压百姓等,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要加大通报曝光力度,将查处的典型案例在一定范围内公开,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

涵养“清源活水”,培育崇廉尚洁的良好生态。廉洁文化的浸润,能够潜移默化地滋养廉洁风气。要坚持弘扬廉洁文化,深入挖掘本地优秀的家风家训、乡规民约中的廉洁元素,结合新时代要求予以弘扬。通过评选“廉洁家庭”“清风干部”,创作廉洁文化作品,建设廉洁文化阵地等方式,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浓厚社会氛围。同时基层党组织的负责同志要带头廉洁自律,带头遵守纪律规矩,带头抵制不良风气,自觉接受监督,以自身过硬作风带动整个干部队伍清风拂面、正气充盈。

分享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