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学”“干”“廉”锻造过硬基层干部队伍

[ 来源:宿松县纪检监察网   作者:程岭乡 高雅   发布时间:2025-09-23 09:38   阅读量: 494    ]

基层工作面临着产业发展、矛盾调解、民生保障等诸多挑战,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清廉的基层干部队伍,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各地需聚焦“学”“干”“廉”三个核心,全方位赋能基层干部,让他们成为群众信赖的“主心骨”、乡村发展的“领头人”。

在“学”字上强根基,以理论武装筑牢思想防线。“立身百行,以学为先”,理论学习是基层干部提升政治素养、增强履职能力的根本途径。基层工作纷繁复杂,若干部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政策储备,便容易在工作中迷失方向、偏离轨道,甚至出现“本领恐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基层干部唯有以理论学习为“充电宝”,才能在复杂局面中保持清醒、在艰巨任务前敢于担当。各地要搭建多元化学习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政策解读、业务培训、经验交流等活动。线上利用学习强国、政务APP等平台,推送基层治理案例、乡村振兴政策等内容,方便干部随时随地学习;线下组织专题培训班、现场教学、“老带新”结对等活动,让干部在实践交流中提升能力。同时,要引导干部带着问题学、结合实际学,把理论知识与基层产业发展、矛盾化解、民生服务等具体工作结合起来,真正将“纸上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以理论清醒确保政治坚定、作风过硬。

在“干”字上求实效,以担当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基层工作的成效,最终要靠实干来检验。群众评价干部,看的不是“口号喊得响不响”,而是“实事办得实不实”。无论是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还是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都需要基层干部俯下身子、迈开步子,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认可。若干部只“坐办公室”不“下田间地头”,只“摆架子”不“解难题”,不仅会延误基层发展,更会疏远干群关系。各地要树立“实干为要、实绩为准”的用人导向,把基层一线作为干部成长的“练兵场”,鼓励干部主动投身到产业培育、项目建设、矛盾调解等重难点工作中。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成效清单”工作机制,明确干部职责分工,让每一项工作都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同时,要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踏实干事的干部撑腰鼓劲,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干部敢闯敢试、大胆作为。此外,要引导干部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定期开展入户走访,倾听群众诉求,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大事”来办,从解决“饮水安全”“道路硬化”“医保报销”等具体问题入手,以钉钉子精神把工作做实做细,用实实在在的成效回应群众期待。

在“廉”字上守底线,以清风正气涵养政治生态。“公生明,廉生威”,清廉是基层干部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基层干部直接与群众打交道,手中掌握着一定的权力,若不能坚守廉洁底线,便容易滋生腐败问题,损害群众利益和党的形象。从虚报冒领补贴,到侵占集体资产,再到吃拿卡要,这些“微腐败”看似金额不大,却严重侵蚀着群众的信任,破坏基层政治生态。各地要把廉洁建设贯穿基层干部管理全过程,筑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防线。一方面,要加强廉洁教育,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政基地、开展廉政谈话等方式,让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另一方面,要完善监督机制,整合群众监督、村务监督、纪检监督等力量,对基层干部的履职行为进行全方位监督。公开党务、村务、财务等信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设立举报电话、意见箱等监督渠道,鼓励群众对干部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举报。对发现的腐败问题,要坚持“零容忍”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以严明的纪律营造风清气正的基层政治生态。

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非一日之功,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各地要以“学”强基、以“干”促效、以“廉”固本,不断提升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让他们在基层这片广阔天地中发光发热,为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坚实力量。

分享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