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传承“烽火”精神  照亮“复兴”征程

[ 来源:宿松县纪检监察网   作者:千岭乡 赵政   发布时间:2025-09-05 10:00   阅读量: 238    ]

烽火岁月忆峥嵘,抗战精神耀古今。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在壮阔斗争中孕育的宝贵精神财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党员干部,我们更应从中汲取深厚的精神滋养,以热血与担当谱写新时代的奋斗篇章,让抗战精神在民族复兴的宏伟征程中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以“山河危亡,匹夫赴死”的爱国情怀,筑牢“初心如炬,使命如山”的信仰根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抗战胜利最深沉的精神动力。回首烽火岁月,从北平学生“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振臂高呼,到南洋华侨倾囊相助支援前线;从太行百姓推独轮车冒死运送军粮,到无数民众隐姓埋名投身军工生产,千千万万普通人以生命和热血诠释了“国之所需,吾之所向”。这种爱国情怀穿越时空,至今依然激荡人心。党员干部应该弘扬抗战时期的爱国精神,将“两个维护”融入血脉,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要在深化改革、服务民生、推动发展的具体实践中,把爱国情怀转化为恪尽职守、锐意进取的实际行动,真正让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

以“骨碎不折,血冷犹沸”的民族气节,屹立“泰山压顶,脊梁不弯”的精神脊梁。民族气节是中华民族在危难之际巍然屹立的精神支柱。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中战至最后一刻,胃中仅存草根棉絮;马本斋之母白文冠面对日寇威逼绝食殉国,彰显“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铮铮傲骨。这些英雄用生命捍卫了民族的尊严,铸就了永不屈服的精神丰碑。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意识形态斗争复杂尖锐,历史虚无主义暗流涌动,更要赓续这种坚贞不屈的气节。党员干部须始终保持政治清醒,坚决抵制任何歪曲抗战历史、诋毁英雄模范的错误言行,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要在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在风险挑战面前坚守底线,做历史真相的守护者、民族精神的传承者。

以“螳臂当车,亦挥斧钺”的英雄气概,攻克“绝壁万仞,亦辟通途”的时代雄关。抗日战争是一部中国人民以弱抗强、以血肉身躯抵御武装侵略的英雄史诗。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彰显八路军殊死搏斗的意志。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豪迈气概,正是我们当前应对重大挑战的精神利器。如今,复兴之路绝非坦途,科技封锁需突围,改革深水区待攻坚,安全隐患仍不容忽视。党员干部须发扬抗战时期那股拼劲、血性和韧劲,在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中敢闯敢试,在推进重大改革中动真碰硬,在防控重大风险中冲锋在前。要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魄力,攻克新征程上的“娄山关”“腊子口”。

以“星火不灭,万劫再燃”的必胜信念,奔赴“复兴在望,万山无阻”的星辰大海。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是中国人民始终坚信正义不可战胜、光明终将到来的坚定信念。无论是东北抗联在-40℃极寒中的艰苦游击,还是根据地军民“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顽强拼搏,都彰显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当前,民族复兴进入关键阶段,更需要传承这种持久作战的战略定力。党员干部须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任接着一任干。要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既敢于迎击风浪,又善于久久为功,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意志,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稳步前进。

分享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