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奔涌的时代,“流量至上”的喧嚣易遮蔽真相,而“实言、实行、实心”恰如穿透迷雾的灯塔。对于基层干部而言,这“三实”不仅是个人品格的底色,更需要融入日常工作的理念与方向之中。
实言,以真诚为钥,架起心与心的桥梁。“言忠信,行笃敬”,古训昭示着言语真诚的分量。基层干部的实言,在于摒弃空洞的官话套话,以群众能听懂的语言传递政策温度。面对工作中的复杂问题,不回避矛盾、不遮掩短板,始终以坦诚态度回应群众关切,既要讲清政策的长远意义,也不讳言推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既要说明工作的目标愿景,也要如实告知当前的现实条件。这种实言不是简单的“有啥说啥”,而是站在群众立场的共情表达,是基于事实的理性沟通,通过建立信任的基石,让群众在理解中主动参与,在共识中凝聚合力。正如那些摒弃虚言、坦诚交流的基层实践所证明的,唯有真心话语才能凿穿隔阂,让政策落地更顺畅,让干群关系更紧密。
实心,以民本为魂,守住干事创业的初心。实心是基层干部的“精神坐标”,体现为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价值追求。这种初心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内化于心的自觉,在谋划工作时,先想群众是否需要、是否受益;在处理矛盾时,先问群众是否满意、是否认同;在推进发展时,先看是否符合群众长远利益、是否经得起时间检验。实心意味着摒弃功利算计,不搞花架子工程,不做表面文章,而是以“君子坦荡荡”的纯粹,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把民生的“痛点”当作工作的“焦点”。就像那些默默扎根基层的干部,他们的实心藏在对群众诉求的耐心倾听里,藏在为群众排忧解难的主动作为里,藏在不图虚名、只求实效的坚守里,这种纯粹的为民情怀,正是基层工作最深厚的底气。
实行,以担当为要,彰显务实笃行的作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基层工作的生命力在于实实在在的担当。践行的务虚之道,在于秉持“钉钉子”的精神,聚焦问题导向,以坚韧品格推动工作落地。面对发展中的瓶颈,不退缩、不推诿,主动寻找破解思路,整合资源、协调力量,一步一个脚印把蓝图转化为实景;面对突发的风险挑战,不慌乱、不敷衍,靠前指挥、沉着应对,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筑牢安全防线;面对群众的期盼,不拖延、不应付,以“马上就办”的效率和“办就办好”的标准回应诉求。这种实行不是盲目蛮干,而是基于实际的科学作为,是带着思考的主动担当,是基层干部用行动诠释“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生动注脚。
实言、实行、实心,三者互为支撑、缺一不可——没有实心的底色,实言便成了虚情假意;没有实言的铺垫,实行就会偏离方向;没有实行的支撑,实心也只是空中楼阁。基层干部作为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守护者,唯有将“三实”融入工作理念与价值追求,以真诚沟通凝聚民心,以民本初心校准方向,以务实担当推动发展,才能在基层这片土地上,书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群众的答卷,让“实”的品格在基层深深扎根、开花结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