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让好作风成为党员干部的习惯

[ 来源:宿松县纪检监察网   作者:县审计局 朱彤   发布时间:2025-08-29 16:23   阅读量: 343    ]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党风政风为之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绝非“一阵风”。要让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被动遵守”变为“主动践行”,从“外在要求”内化为“内在自觉”,就必须在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中,推动好作风成为党员干部的“自然习惯”。

让好作风成为好习惯,需以“思想铸魂”筑牢根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习惯是思想的外化。部分党员干部在作风建设中出现“松劲歇脚”“疲劳厌战”情绪,根源在于思想认识的“总开关”没有拧紧。要把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与主题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结合起来,通过专题党课、案例剖析、廉政谈话等方式,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作风问题绝非小事小节,而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人心向背的重大政治问题。要引导党员干部从“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从“一时严”延伸到“时时严”,把遵守作风纪律的意识融入日常、刻进脑海,让“讲规矩、守纪律”成为思想自觉,为好习惯养成打下坚实思想基础。

让好作风成为好习惯,需以“监督执纪”划清底线。“禁微则易,救末者难。”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外在约束的“保驾护航”,若缺乏刚性监督,好作风很容易“反弹回潮”。纪检监察机关要扛起监督责任,既抓“关键少数”,又紧盯领导干部这个“领头雁”,督促其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发挥“头雁效应”;也抓“关键环节”,聚焦节假日、婚丧嫁娶等作风问题高发节点,聚焦公款吃喝、公车私用、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老问题”,以及“电子红包”“快递送礼”等隐形变异新动向,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对顶风违纪行为,要坚持“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以严明的纪律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在“不敢违”的震慑中,逐步养成“不能违”“不想违”的行为习惯。

让好作风成为好习惯,需以“制度建设”固化成果。作风建设既要靠教育引导,也要靠制度保障。要避免“雨过地皮湿”的短期效应,就必须把作风建设的成功经验转化为长效机制。一方面,要结合地方和单位实际,细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落实细则,明确“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让党员干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另一方面,要健全作风建设考核评价机制,将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纳入党员干部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内容,形成“优者奖、劣者罚”的鲜明导向。同时,要畅通群众监督渠道,通过举报电话、网络平台等方式,让党员干部的作风行为置于群众监督之下,让好作风在制度的“笼子”里扎根,在群众的“眼睛”下生长,最终成为不可动摇的行为习惯。

作风建设非一日之功,习惯养成需久久为功。中央八项规定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唯有持续用力、常抓不懈,才能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向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分享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