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湖红船点燃革命星火,到井冈山烽烟淬炼革命信念;从万里长征铸就钢铁意志,到抗日烽火彰显民族脊梁;从解放战争奠定建国伟业,到改革开放谱写发展新篇,再到新时代开启强国复兴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始终是摆在我们共产党人面前永恒而重大的课题。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面对时代赋予的使命,“打铁还需自身硬”不仅是庄严的政治宣言,更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必须躬行践履、刻印于心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为政之要。在疾风骤雨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面前,唯有常怀敬畏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修立身之德、常砺担当之志,才能筑牢拒腐防变的“铜墙铁壁”,练就担当作为的“铁肩硬骨”。
常怀敬畏之心,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敬畏之心是最好的“清醒剂”。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这份清醒,时刻敬畏组织,强化忠诚意识,要认识到个人的成长进步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和信任,要始终牢记自己是组织的一员,自觉维护大局与团结,抵御歪风邪气,做到令行禁止、步调一致。时刻敬畏群众,站稳根本立场,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要时刻将群众冷暖放在心上,俯下身子听民声,真心实意解民忧,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时刻敬畏法纪,严守行为底线。党纪国法是党员干部不可逾越的红线、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要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法规,使遵规守纪成为日常思维习惯和行动自觉。时刻敬畏权力,坚持秉公用权。要清醒认识到我们手中的权力姓“公”不姓“私”,在运用权力时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做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
常思贪欲之害,警惕腐败侵蚀的政治风险。“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贪腐是为官从政的最大毒瘤。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风气不正、腐败蔓延,必然导致人心涣散、事业受损。当前,腐败形式更加多样,手段更加隐蔽,从明目张胆的权钱交易,到精心设计的“雅贿”;从直接的利益输送,到迂回的“期权腐败”,花样不断翻新。党员干部要勤于擦亮眼睛、善于识破伪装,高度警惕那些别有用心的“感情投资”、处心积虑的“温水煮青蛙”,在“交往关”前划清界限,坚持君子之交淡如水,做到交往有原则、有界限、有规矩;在“生活关”上防微杜渐,保持艰苦朴素本色,远离奢靡享乐,抵制低级趣味,注重小事小节;在“亲情关”前立好规矩,严格要求配偶、子女、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做到不徇私情、不开绿灯,严防别有用心者从“身边人”处打开缺口。
常修立身之德,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败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坚守“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原则,并多次在公开讲话中向党员同志强调这一原则。明大德,就是要坚守初心使命。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时刻不忘右拳高擎时的铮铮誓言和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自觉将个人追求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国效力、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守公德,就是要恪守公道正派。党员干部要时刻涵养公众之德、公权之德,在日常工作中,处理问题要一碗水端平,批评建议要出于公心,执行政策要不折不扣,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以自身行动带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严私德,就是要严守纪律规矩。私德不严,公权难廉。党员干部在私底下、细微处、无人时要始终坚守原则底线,以严格的自我约束和道德修养增强抵御各种“围猎”和诱惑的能力。
砥砺担当之志,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敢于担当作为,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担当作为是职责所系、使命所然,要立足岗位,履职尽责、攻坚克难,坚决摒弃“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的错误思想,要勇于挑重担子、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当前,发展环境复杂严峻,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立足实际,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在直面问题、破解难题中不断打开工作新局面。担当作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增进人民福祉。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以为民务实清廉的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凝聚起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