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血脉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图腾,伟大抗战精神是民族复兴的精神脊梁。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今天,唯有以正风肃纪反腐为护航利器,在激浊扬清中守护红色根脉,才能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抗战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薪火相传。
深挖红色文化中的反腐密码,筑牢思想防线。抗战时期,延安边区“只见公仆不见官”的清廉气象,与国民党政权的腐败堕落形成鲜明对比,这正是中国共产党赢得民心的关键所在。贺龙在晋绥根据地坚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拒绝特殊待遇;刘胡兰面对敌人诱惑,坚守共产党员的气节。这些穿越烽火的精神坐标,既标注着民族的不屈风骨,更镌刻着共产党人的廉洁初心。如今,我们要把这些红色故事作为反腐教育的鲜活教材,通过建设“红廉”主题展馆、开展“重走抗战路”廉政教育活动,让党员干部在追寻先烈足迹中,感悟“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的真谛。
以典型案例为镜鉴,强化警示震慑效应。近年来,各地陆续查出了一系列腐败案件。这不仅践踏了红色文化,更伤害了群众感情。对这些案件的严肃查处,既是对腐败分子的有力打击,也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深刻警示。要通过编印腐败案例汇编、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等形式,让党员干部看清“伸手必被捉”的铁律,明白“对手中权力动歪心思,就是与人民为敌”的严重后果。同时,要举一反三,开展专项巡察,重点排查清除资金使用、项目建设等领域的廉政风险,用实实在在的反腐成效,维护干部队伍的纯洁性。
构建惩防并举的长效机制,确保红廉薪火代代相传。传承红色精神,既需要“惩”的震慑力,更需要“防”的约束力。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设置“红廉”文化必修课,把抗战时期的纪律案例与当前反腐案例对照教学,让党员干部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深化对“纪律生命线”的认识。通过将正风肃纪的成果转化为制度规范,把“红廉”文化的传承要求融入日常管理,才能形成“查处一案、警示一片、规范一方”的良性循环,让“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传统转化为新时代的廉洁自觉,让“宁死不屈”的抗战气节成为党员干部永恒的精神追求。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正风肃纪反腐与传承“红廉”文化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只有始终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才能为“红廉”文化传承扫清障碍;只有让“红廉”文化深入人心,才能从根本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让我们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坚定,守护好红色根脉,传承好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的精神力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