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广大青年要赓续红色血脉,树立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做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勇担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时代大潮奔涌,青年干部正逢其时。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年轻干部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更关系到事业薪火相传的根基是否牢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加强年轻干部作风建设,绝非锦上添花的点缀,而是固本培元、行稳致远的战略要求。广大年轻干部当以“沉下去”的执着扎牢根基,以“扛起来”的勇毅开拓新局,以“守得住”的清醒永葆本色,砺作风以青春,致广大而尽精微。
破“虚浮”之茧,在扎根泥土中筑牢根基。年轻干部思维活跃、知识新颖,但往往缺乏“脚踩大地”的深厚沉淀,易染“虚浮”之气。有的习惯于“键对键”,满足于办公室里的“运筹帷幄”,却与田间地头的真实场景隔着一层屏幕;有的热衷于“造盆景”,追求“短平快”的显绩,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缺乏耐心;有的沉醉于“书斋气”,理论滔滔不绝,却难以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金钥匙”。破除这些作风之弊,关键在于沉下心、俯下身,让“脚底沾泥”成为常态。要主动走出“舒适区”,把办公室搬到乡村振兴的一线、企业车间的现场、项目建设的工地、群众生活的院落。年轻干部只有主动沉入基层沃土,让裤脚沾满泥土、心中装满民情,才能破除“虚浮”之茧,扎下最坚实的思想根基和能力根基,真正读懂中国这本厚重的“无字之书”。
砺“担当”之刃,在攻坚克难中淬炼本色。作风建设,最终要体现在“担当作为”的实效上。年轻干部有朝气、有闯劲,但面对复杂局面和棘手难题,有时难免产生畏难情绪或“绕道”心态。有的习惯于“等指示”,缺乏主动谋划、靠前一步的锐气;有的满足于“守摊子”,怕出错、怕担责,工作四平八稳;有的陷入“本领恐慌”,面对新挑战新问题办法不多、底气不足。锻造担当的“铁肩膀”,必须在实践的“大熔炉”里百炼成钢。要勇于挑重担、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在直面矛盾、解决问题的第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担当不是响亮的口号,而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行动;能力不是与生俱来,是在一次次“碰硬”中摔打出来的。年轻干部应当主动投身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不断砥砺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在时代答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青春印记。
守“清廉”之堤,在修身正己中涵养正气。作风建设的底线是清正廉洁。年轻干部处于事业起步期,面对的诱惑和考验同样不少。思想防线一旦失守,就容易在“糖衣炮弹”面前败下阵来。有的认为“小节无害”,对吃请送礼等“微腐败”;有的存在“补偿心理”,觉得付出多、回报少,心态失衡;有的热衷“精致利己”,精于算计个人得失。守护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必须时刻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强化理论武装和党性修养,深刻认识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要常怀敬畏之心,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要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培养健康情趣,崇尚俭朴生活。清廉是福、贪欲是祸。广大青年干部只有从一开始就系好廉洁“安全带”,做到慎独慎微慎初慎友,才能在漫长的从政道路上走得正、行得稳、走得远,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浩然正气,以一身正气凝聚民心、引领风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