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红廉薪火 铁纪守护精神丰碑

[ 来源:宿松县纪检监察网   作者:二郎镇 余洁   发布时间:2025-07-28 11:00   阅读量: 65    ]

八十年时光流逝,抗战精神的丰碑依然巍峨屹立。习近平总书记凝练的抗战精神,其核心是由铁的纪律铸就的忠诚与担当。从太行山“最后一尺布缝军装”的支前歌谣,到黄浦江畔秦鸿钧烈士以生命捍卫的红色电波;从延安窑洞油灯下起草的《增强党性决定》,到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巡察的坚实足迹,纪律始终是红色基因的关键密码,是精神丰碑的有力支撑。

薪火不熄,以铁纪熔铸忠诚之魂。革命年代,浙西北特委书记朱辉与妻子变卖家产充作党费,生活俭朴却捐出巨款,“草鞋上的清廉”将铁纪具象为日常坚守,成为红廉薪火的原点。新时代,李夏在台风中逆行抢险,用生命诠释“严守纪律、忠诚为民”,与革命先辈形成精神共振,共同彰显“纪律高于一切”的觉悟,将“忠诚”二字刻入生命轨迹。铁纪的传承密码,从来不藏在豪言壮语里,而写在具体的行动中:它在“最后一粒米做军粮”的奉献里,延续着革命年代纪律对公私边界的坚守;在“监督二维码贴进村居”的细节中,体现着新时代纪律对权力末梢的精准约束;更在“危险时刻我先上”的本能选择中,彰显着纪律内化于心后形成的忠诚自觉。当代纪检干部当以“草鞋清廉”为精神镜鉴,既要从中汲取“以纪律正己”的初心力量,更要提炼“以纪律护党”的实践智慧。唯有如此,才能以精准的纪律之刃剜除侵蚀精神丰碑的“腐苔锈迹”,让红廉薪火在代际传承中始终燃烧着信仰的纯粹光芒,真正实现“铁纪铸魂”的历史接力。

丰碑永固,以铁律捍卫精神疆域。纪律的威严,既在生死考验中迸发,也在日常坚守中沉淀。平型关大捷中,数千八路军战士暴雨夜穿河谷,洪水没膝却鸦雀无声,日军近在咫尺未察觉。这“静默中的铁律”,如隐形利剑,让行动如臂使指,令对手胆寒,揭示出纪律让妄动者不敢越界、越界者必受惩戒的本质力量。历史警钟为纪律底线长鸣。红军旅长黄克功逼婚杀人,毛泽东亲批严办;老红军肖玉璧贪污,边区人民法院判处死刑。两案印证同一真理:铁律的生命力在于“无论职务功劳,违纪必惩”的刚性。这种刚性在新时代延续创新。安庆纪检监察机关以“宜城清韵”品牌为抓手,将红色廉洁故事改编成情景剧;推广“小微权力”智慧监督平台,群众扫码可查事务、举报异常。这“指尖上的监督哨”,既是“人民监督网”的安庆具象,更是将历史铁律转化为新时代科技监督的生动实践——它让纪律的约束从“事后惩处”向“事前预防”延伸,让精神疆域的捍卫更精准、更主动。新时代纪检干部当从“静默行军”中汲取行动定力,从黄克功、肖玉璧案中筑牢纪律红线,更要以安庆“小微权力”监督平台等实践为镜,善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用精准监督让纪律的威严始终在场,让精神疆域在铁律的守护中永远固若金汤。

星火燎原,以躬行点亮传承之路。精神的丰碑从来不是空中楼阁,唯有躬身实践的薪火,才能让其跨越时空、代代相传。革命年代,左权将军牺牲时遗物仅有一封未寄的手稿、一摞军事笔记和一支旧钢笔,家无余财却以“清白传家”的躬身践行,为红廉精神立下最初的坐标。建设时期,开国少将甘祖昌解甲归田,用29年光阴带领乡亲修水库、架桥梁,将功勋的荣光化作田间地头的实干,让“为民务实”的精神在泥土中生根。新时代的雄安工地上,每根钢筋都带着“廉洁身份证”,智能监控系统让工程建设与廉洁监督同步推进,以科技赋能的躬身实践,续写着红廉传承的新篇章。从“清白传家”到“田垄建功”,再到“科技护廉”,不同时代的实践虽形式各异,却始终沿着“以行践廉”的脉络延伸。因此,新时代的执纪者必须将“执纪者必先守纪”内化为精神自觉,外化为具体行动:既要在服务群众时延续甘祖昌式的务实作风,又要在工作中借鉴雄安经验的创新方法,让红廉基因在每一次躬身实践中焕发新的光芒。唯有如此,才能让精神的丰碑既矗立在为民服务的田间地头,也闪耀于科技反腐的数字云端,更照亮民族复兴的远征之路。

丰碑长明,薪火永续。站在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重要时刻,纪检监察战线重任在肩,要以正风肃纪反腐的坚定步伐扫除前路障碍,以反腐必胜的坚强信念照亮复兴征程——这不仅是为新时代“红廉”文化注入丰厚内涵,更是对伟大抗战精神所凝聚的民族魂魄最深刻、最有力的时代回响。

以正风肃纪反腐磨砺“红廉”利剑,正是传承伟大抗战精神的现实路径与时代担当。唯有让清风正气充盈社会每个角落,以“红廉”文化滋养心灵沃土,伟大抗战精神所熔铸的爱国赤诚、钢铁气节、英雄胆魄与必胜信念,才能如星辰大海般永恒闪耀,指引中华民族在新征程上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分享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