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从廉如登 从贪如崩

[ 来源:宿松县纪检监察网   作者:林业局 吴宿珍   发布时间:2025-07-28 10:42   阅读量: 75    ]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北宋名臣包拯的箴言穿越千年时空,与“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当代要求遥相呼应,共同构筑起清官廉吏永恒的精神坐标。作为新时代的“赶考人”,我们脚下的征程浸润着焦裕禄的汗水与坚韧,胸前的党员徽章凝结着孔繁森雪域高原的无悔忠诚。当历史的接力棒交到我们手中,“从廉如登,从贪如崩”这八个字,正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廉洁之路,贵在持之以恒。“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以“为山”“平地”为喻,揭示了“功亏一篑”与“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攀登廉洁之山,非一日之功,需日复一日地坚守与磨砺。回望青史,海瑞布衣入城、种菜自给二十载的清贫坚守,正是“时时勤拂拭”的生动写照。如今,我们在办公场所张贴警示标语、在电脑桌面设置屏保提醒,正是对这种“日日做功、久久为功”精神的现代传承。我们的每一次自省,每一次对微小诱惑的抵御,都是在为廉洁之峰添土筑基。

贪腐,是为政者最大的毒瘤,是侵蚀政权根基的致命痼疾。赵高指鹿为马、蔡京榨取民膏、严嵩卖官鬻爵、和珅巧取豪夺……心如欲壑,后土难填。堕入腐败泥潭的人往往源于自律不足,未能锁紧欲望的闸门。史册斑斑,无不印证“祸患常积于忽微”。作为党员干部,尤需警惕一包烟、一杯酒、一张卡、一次“人情方便”,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试探”,正是溃堤之始。面对此,我们当效法东汉杨震“暮夜却金”的凛然正气,在每一次“微腐蚀”面前,都坚决说“不”,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为政者,莫善于清其吏也。”唐太宗“赐绢羞之”、明太祖“剥皮实草”、雍正帝“养廉银”改革,历代明君无不以雷霆手段治吏。新时代的反腐倡廉,更需要以系统性思维构建起“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打虎拍蝇”零容忍、巡视巡察全覆盖、中央八项规定涤荡沉疴……走出了一条卓有成效的中国特色反腐之路。唯有让规矩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让越界者付出沉重代价,让清廉者畅通无阻,方能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我们要以驻村工作队丈量土地的精细去丈量初心,以巡察干部核查账目的严谨来检视言行,在时代大考中续写“乞不用赃吏”的崭新篇章。

廉洁,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不是束之高阁的教条,而是井冈山油灯映照的信仰、是红旗渠岩石镌刻的坚韧、是融入血脉的基因、是日常言行的标尺。让我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扛使命,以“清风两袖朝天去”的坦荡守清白,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脊梁立高峰,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初心的廉洁答卷。

分享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