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仅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更是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当前,教育系统作风建设虽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执行标准不严格、制度落实不彻底等问题,亟待从思想深处正本清源,在实践层面久久为功。
思想铸魂,深刻认识并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价值内涵。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者而言,绝非简单的行为约束,而是具有深刻的教育价值内涵。其一,这是教育政治属性的本质要求。教育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教师的政治立场、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方向。其二,这是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内容。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师德建设提供了具体遵循。其三,这是立德树人的实践要求。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最生动的教材,只有以身作则,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领域的作风问题往往会产生“破窗效应”。中央及省级层面一些典型案例警示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坚定践行者。
问题导向,精准把握教育领域作风建设的重点难点。当前教育系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仍面临诸多挑战:思想认识存在“特殊论”,认为学校是净土、教师是清流,与作风建设关系不大;制度执行存在“宽松软”,对违规行为查处不力、问责不严;问题表现呈现“新变种”,如通过家长委员会变相收取费用、借研学旅行之名公款旅游等。具体表现在:在形式主义方面,重留痕轻实效,教案检查、听课评课流于形式;在官僚主义方面,服务意识淡薄,对师生诉求推诿扯皮;在享乐主义方面,把教学研讨异化为社交娱乐;在奢靡之风方面,办公场所追求豪华,设备采购存在浪费。这些问题严重损害教育形象,必须坚决整治。
实践路径,构建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关键要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机制。首先要强化制度约束,针对教辅征订、经费使用、校服采购、营养餐管理、基建采购等重点领域完善制度规范,扎紧制度笼子。其次要创新监督方式,加强财务监管,建立师德师风监督平台,形成无处不在的监督网。再次要培育廉洁文化,将作风建设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廉政党课、警示教育等形式营造崇廉尚洁氛围。最后要抓住“关键少数”,学校领导班子要以身作则,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价值引领,以优良作风培育时代新人。教育工作者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最终要落实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情怀,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教育理念,都告诉我们教育的真谛在于奉献。当教师拒绝家长宴请时,他不仅在遵守纪律,更在示范廉洁;当学校严控经费使用时,他不仅规范了管理,更传承了节俭美德;当教育工作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拒绝礼品礼金时,他不仅改进了作风,更践行了为民服务的精神。这种言传身教,是最有力的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要自觉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清正教风涵养清新学风,用优良作风培育优秀人才,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作风保障,这既是政治责任,更是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