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作风建设直接关乎民心向背与事业兴衰。广大基层干部要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以常抓不懈、一刻不停的韧性将作风建设进行到底,让好作风蔚然成风。
在点滴积累中涵养新风正气。“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节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在基层工作中,每一份公共资金都承载着群众期待,每一份公共资源都凝聚着社会信任。基层干部要在思想上固本培元,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深刻认识“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警示,破除“公家钱物,不用白不用”的错误心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在经费使用、物资采购、日常办公等环节,自觉将节约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在行动上精打细算: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把有限的资金资源用在“刀刃”上。优化办公流程,推行无纸化办公;杜绝“长明灯、长流水”;科学调配使用公车、办公用房等资产;会议活动务必简朴务实,避免铺张浪费、追求排场;要在成效上惠及民生,把省下来的钱、节约下来的资源,更多投入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如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帮扶困难群体等。让节约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切实转化为民生福祉,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清廉高效。
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实干精神。基层是矛盾问题的“交汇点”,也是干事创业的“主战场”。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唯有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才能不负组织重托和群众期盼。广大基层干部要知责于心,扛起使命,理解岗位职责所蕴含的政治责任和为民情怀。坚决摒弃“等靠要”思想和“躺平”心态,时刻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对分内之事,尽职尽责;对困难之事,攻坚克难;对突发之事,挺身而出。要担责于身,提升能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自觉加强学习,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倾听群众心声,找准问题症结。在信访维稳、乡村振兴、安全生产、环境整治等一线实践中,锤炼过硬本领,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要履责于行,务求实效: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对上级决策部署和群众诉求,闻令而动、雷厉风行。不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件接着一件干,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推动各项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正风肃纪中坚守廉洁底线。“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违规吃喝看似小事小节,实则是滋生腐败的温床,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侵蚀群众信任根基。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常抓不懈。广大基层干部要认清危害,筑牢防线,深刻认识违规吃喝的严重政治危害。时刻绷紧纪律之弦,抵制“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的诱惑,管住嘴、守住心。要令行禁止,严守规矩,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以及关于公务接待、商务接待等各项纪律要求。做到不该吃的饭不吃,不该喝的酒不喝,不该去的场合不去。对以联络感情、沟通工作为由的违规宴请,保持清醒、果断拒绝。要强化监督,涵养新风: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让违规吃喝无处遁形。同事之间要互相提醒、互相监督。各级组织应当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及时发现和查处顶风违纪行为。大力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营造风清气正、健康向上的政治生态和工作氛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