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明确要求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没有休止符。面对新征程上的“娄山关”“腊子口”,基层党员干部必须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以“学”筑基、以“查”明症、以“改”促治,在破解作风顽疾中锻造“金刚不坏之身”,真正让好作风成为党员干部的鲜明标识和闪亮名片。
以“学”筑基,在深学细悟中锻造政治品格。“学如弓弩,才如箭镞”,理论学习是破除思想坚冰的“开山斧”。基层党员干部要甘当“小学生”,把党章党规作为“案头卷”,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作“必修课”,在逐字逐句地研读中校准思想坐标。要避免“雨过地皮湿”式的敷衍学习,主动走进“理论自习室”,多接“地气”、勤沾“土气”,把政策文件中的“书面语”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家常话”。面对改革发展的“硬骨头”,既要掌握“国之大者”的战略思维,也要练就“解剖麻雀”的实践本领,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破解“老大难”问题的金钥匙。基层党支部应当打造“晨读夜学”“流动课堂”等学习载体,通过“线上+线下”双轮驱动,让理论学习既有“党味”又有“鲜味”。党员干部更要明白“学而不化,非学也”的深刻道理,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实战中检验学习成效,避免陷入“客里空”的窠臼。
以“查”明症,在刀刃向内中锤炼政治担当。“察似明镜,照见本真”,自我革命需要“吾日三省吾身”的政治勇气。基层党员干部要主动拿起“显微镜”查短板,善用“放大镜”找差距,既要揪住“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等显性问题,也要深挖“躺平式”“蜗牛式”等隐形变异问题。在民主生活会上敢于“揭短亮丑”,在组织谈话中勇于“红脸出汗”,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转化为自我检视的“整改台账”。要走出“温水煮青蛙”的舒适区,多到矛盾集中的地方“把脉问诊”,常去意见尖锐的场合“听音辨证”,防止把“查摆会”开成“表彰会”。建立“群众点题、干部答题”的常态化机制,运用大数据分析信访投诉、12345热线等“民声数据库”,让作风问题无所遁形。“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只有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警觉,才能避免“小管涌”演变为“大塌方”。
以“改”促治,在动真碰硬中彰显政治本色。“改若利刃,祛疾除弊”,真改实改才是检验作风建设的“试金石”。基层党员干部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对查摆问题实行“挂号销账”管理,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整改不彻底不放手。面对历史遗留的“硬钉子”,要组建“攻坚专班”集中会诊;针对反复发作的“慢性病”,要建立“预警机制”动态监测。坚决防止“文件整改”“数字整改”等形式主义新变种,杜绝“击鼓传花”式的责任推诿。要完善“回头看”机制,既看整改措施的“施工图”,更看群众满意的“验收单”,让“旧账清零”与“新账不欠”同步推进。“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作风建设贵在持之以恒,必须保持“永远吹冲锋号”的战略定力,通过建章立制固化整改成果,真正把“问题清单”变为“成效清单”,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