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坚守底线 对违规吃喝说“不”

[ 来源:宿松县纪检监察网   作者:高岭乡 王超越   发布时间:2025-06-19 08:47   阅读量: 535    ]

近期,中央层面通报的湖北黄冈黄梅县、安徽安庆宿松县等地党员干部违规吃喝问题,令人痛心疾首。这些发生在党史学习教育期间的顶风违纪行为,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违规吃喝绝非小事小节,而是严重的政治问题,是滋生腐败的温床,侵蚀着党的肌体健康,破坏政治生态。

违规吃喝是财政资金的“隐性蛀虫”。乡镇财政资金本就紧张,每一分钱都承载着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的重任。但违规吃喝却让这些“救命钱”悄然流失,一桌超标准接待可能吃掉贫困学生的助学补助,一场违规宴请的开支或许能修缮村里的一段危桥。这些被浪费的资金,不仅造成财政资源的巨大损耗,更直接削弱了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让惠民政策在执行中“缩水走样”。

违规吃喝是干群关系的“腐蚀剂”。群众对干部作风的感知,往往来自最直观的生活场景。当他们看到干部在高档场所吃喝享乐,却对村里道路失修、农田灌溉困难等问题视而不见,必然会对政府工作产生质疑,寒了民心。这种信任的流失,会让党的惠民政策在基层执行中遭遇阻力,削弱基层治理的群众基础,甚至可能引发群体性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违规吃喝是政治生态的“污染源”。此类行为不仅违反纪律规矩,更会形成“破窗效应”—个别干部的侥幸心理,会让“不违规吃喝办不成事”的错误观念蔓延,导致更多人跟风效仿,破坏整个单位的风气。长此以往,会让基层干部队伍丧失干事创业的锐气,让“躺平”“敷衍”的消极思想滋生,严重阻碍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

坚决纠治违规吃喝歪风,既要在查处问题上从严,释放震慑效应,也要在铲除土壤条件、堵塞漏洞上发力,做到“不敢、不能、不想”一体推进。深入剖析查处的典型案件,全面查找违规吃喝背后的制度机制漏洞、监管责任缺失等原因,结合本地的地域文化、发展特点、基层治理等实际做好“后半篇文章”,督促职能部门进一步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公务接待等制度,扎紧制度“篱笆”。同时引导党员干部深刻认识违规吃喝问题的政治危害,自觉同“小事小节论”“影响发展论”“行业特殊论”等错误思想作斗争,不断增强抵制违规吃喝歪风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坚决抵制违规吃喝,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清正廉洁的形象和务实的工作作风,为乡镇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每一笔财政资金都能真正惠及百姓,让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到每一个角落!

分享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