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让 “紧” 成为基层工作的鲜明底色

[ 来源:宿松县纪检监察网   作者:长铺镇 王军香   发布时间:2025-05-22 15:16   阅读量: 315    ]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指出要“坚持从严从简,带头过紧日子”。在基层治理的舞台上,基层干部是一线的“扮演者”,他们的工作作风和行事方式直接关系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基层干部应把过紧日子作为常态,让“紧”字贯穿工作始终,以“紧”的作风、“紧”的举措推动基层工作高质量发展。

紧绷思想之弦,让“紧日子”理念入脑入心。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基层干部要深刻认识到过紧日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紧日子”理念根植于内心深处。过紧日子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种长期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方式。这既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节约财政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必然要求。基层工作涉及面广,资金使用点多面广,从民生保障到基础设施建设,每一分钱都来自群众的“紧日子”,都需要精打细算、合理使用。只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才能在行动上自觉践行过紧日子的要求。基层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摒弃“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错误观念,始终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紧握节约之笔,让“紧日子”举措见行见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基层干部要将过紧日子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举措,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切实做到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在办公经费使用上,要严格控制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等一般性支出,杜绝不必要的开支;在项目建设上,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在公务接待上,要严格执行接待标准,杜绝铺张浪费、讲排场、比阔气的现象。同时,要建立健全节约长效机制,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益。通过制定详细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的审批流程和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让“紧日子”举措真正落到实处。

紧抓发展之机,让“紧日子”成果可感可及。过紧日子并不意味着要降低工作标准和服务质量,而是要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实现“紧日子”与“好发展”的良性互动。基层干部要善于在过紧日子中寻找发展机遇,将节约下来的资金用于改善民生、推动产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过紧日子带来的实惠。例如,通过优化项目建设方案,节约建设资金,可以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同时,要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比如,通过推广无纸化办公、网上办事等方式,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提高办事效率,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基层干部把过紧日子作为常态,是一种责任担当,也是一种为民情怀。只有紧绷思想之弦、紧握节约之笔、紧寻发展之机,才能让“紧日子”成为基层工作的鲜明底色,才能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在基层治理的实践中创造出更加优异的成绩。

分享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