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以作风之变 促基层群众工作之实

[ 来源:宿松县纪检监察网   作者:松兹街道 王佳怡   发布时间:2025-04-30 11:20   阅读量: 103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制定出台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坚持自上而下、以上率下,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解决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等重大问题。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

铸魂强基,深植为民服务思想沃土,以思想引领厚植为民情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党员干部只有从思想根源上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才能在工作中主动转变作风,服务群众。一方面,要深入开展党性教育活动,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密切联系群众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定期组织群众路线专题研讨,引导党员干部反思自身在作风建设和群众工作中的不足,逐条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为“关键少数”上好“关键一课”。在学、查、改上下功夫,在知、守、行上求实效,确保理论学习有收获、党性修养有增强、作风能力有提升。

躬身力行,扎根基层触摸群众脉搏,以实地调研锚定民生方向。“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实地调研是感知群众冷暖的“温度计”,党员干部以身作则让这份“感知”更有分量。通过文件报表了解情况,就如同隔靴搔痒,难以掌握真实信息,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摒弃官僚作风,走进社区村落,与群众拉家常、听心声,才能真切感受群众的急难愁盼。充分发挥“头雁效应”,既要当好“施工队长”,又要做好“形象标杆”,弘扬“四下基层”工作法,定期开展“回头看”,及时调整优化工作方案,形成调研、决策、落实、反馈的闭环管理,让学习教育成果可感可及。

立规明矩,构建常态长效工作格局,以制度保障护航长效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制度,把党员干部在基层群众工作中的表现纳入考核体系,对敷衍塞责、作风不实的干部进行批评问责。同时,建立作风建设与群众工作联动机制,不把制度当“稻草人”摆设,打好常态化纠、小切口治、深层次改、制度化防组合拳,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做起,以“小切口”推动“大转变”,以恒心韧劲常抓不懈,管出习惯、抓出成效、化风成俗。

分享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