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廉心贯日月 恒志守乾坤

[ 来源:宿松县纪检监察网   作者:程岭乡 高雅   发布时间:2025-04-28 10:06   阅读量: 183    ]

《楚辞》有言:“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将“廉洁”二字镌刻为士大夫的精神图腾。这种“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追求,恰似昆仑玉髓,历经千年淬炼愈发温润通透。它不仅是为官从政的道德准绳,更是抵御诱惑的护心铠甲,在历史长河中凝结成“慎始敬终守廉心”的永恒箴言。

慎始如磐,筑清廉堤坝于未萌之时。典籍箴言:《吕氏春秋》言“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以器物之理喻修身之道。这种“防微杜渐”的智慧,在历史长卷中屡见回响:杨震暮夜却金时“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的凛然正气;于谦“清风两袖朝天去”的清廉风骨;于成龙“绝不以温饱为自计”的为官箴言。他们深谙“堤溃蚁孔,气泄针芒”之理,在权力的十字路口筑起“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精神堤坝。

新时代的“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当如周永开“宁可清贫自乐,不作浊富多忧”的坚守,似张富清“深藏功名,坚守初心”的淡泊,如王继才“守岛就是守国”的纯粹。这些“精神界之战士”用行动诠释真正的廉洁,始于对“第一次诱惑”的坚决说“不”,成于对“细微处贪念”的日日拂拭。

志洁行芳,立精神圭臬破名利樊笼。典籍箴言:《庄子》载“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以自然之理喻贪欲之弊。这种“知足不辱”的境界,在历史星空中熠熠生辉:包拯“不持一砚归”的刚正,海瑞“抬棺进谏”的孤勇,郑板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赤诚。他们以“富贵不能淫”为精神圭臬,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尘世中守护“冰壶秋月”般的澄明心境。

当“围猎”之术披上“人情往来”的伪装,当“雅贿”之风裹挟“文化包装”的外衣,新时代党员干部更需修炼“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的定力。黄大年“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壮怀,黄文秀“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誓言,张桂梅“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坚守,正是对“志洁行芳”最生动的诠释。

躬身自省,以刀刃向内破心中之贼。典籍箴言:《论语》有“吾日三省吾身”的修身法门,《礼记》载“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的处世准则。这种“反求诸己”的智慧,在历史镜鉴中历久弥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克己奉公,狄仁杰“铁面无私查贪腐”的刚直不阿,于成龙“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的严于律己。他们以“检身若不及”的自觉,在灵魂深处筑起抵御贪腐的“防火墙”。

面对“糖衣炮弹”的侵蚀,党员干部当如焦裕禄“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清醒,似杨善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纯粹,如廖俊波“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的务实。要常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敬畏,常行“手电筒照己不照人”的自省,让“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成为政治生活的常态。

淬火成钢,锻赤诚丹心铸千秋廉碑。典籍箴言:《尚书》言“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孟子》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箴言。这种“百炼成钢”的品格,在历史丰碑上镌刻永恒,方志敏“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的绝笔,孔繁森“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豪情,周恩来“十条家规”的清风传家。他们用生命诠释,真正的廉洁,是“粉骨碎身浑不怕”的刚烈,是“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执着。

在“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严峻挑战下,党员干部需以“赶考”的清醒保持“两个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当像邹碧华“甘当燃灯者”的奉献,如王继才“一生守一岛”的坚守,似黄大发“绝壁凿天渠”的担当,将廉洁自律熔铸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让“清正廉洁”四字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从“不贪为宝”的子罕到“一钱太守”的刘宠,从“二不尚书”范景文到“四知先生”杨震,中华廉脉如长江黄河奔涌不息。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党员干部当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定力,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韧劲,将廉洁自律内化为“心学”修养,外化为“力行”担当,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清风传家久,廉心继世长”的壮美篇章。

分享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