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作风建设“正当时”

[ 来源:宿松县纪检监察网   作者:政府办 朱明   发布时间:2025-04-22 11:37   阅读量: 111    ]

“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作风建设“必须抓常、抓细、抓长”。党中央部署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对作风建设再深化、再攻坚。党员干部要以此次学习教育为“磨刀石”,在学思践悟中破除积弊,在为民实践中锤炼本色,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风带政风、政风连民心”的清新气象。

“学”字当头,以“深凿功”筑牢思想堤坝。“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作风问题的根源在于思想“总开关”松动。学习教育要避免“雨过地皮湿”,需以“凿深井”的狠劲深挖思想根源。一方面,聚焦“原味学”,建立“每日一习语、每周一案例、每月一剖析”机制,将《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作为案头卷,结合“一顿饭撂倒一个干部”等反面教材,细算政治账、经济账、亲情账,让“公款姓公,公权为民”的警钟长鸣。另一方面,突出“沉浸学”,组织党员干部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在“半条被子”的故事中重温鱼水深情,在“耿飚之问”的考问中反思初心使命,真正实现“思想常掸尘,信仰基永固”。

“研”字为要,以“铁脚板”丈量民情冷暖。“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作风建设不能“闭门造车”,须用脚步破除形式主义痼疾。要带着问题下沉一线,推行“四不两直”调研法: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搞陪同,直奔矛盾突出的老城改造、乡村振兴一线,在群众“吐槽声”中找准“文山会海反弹回潮”“指尖留痕”等作风痛点。更要带着责任解难题,建立“群众点题、专班破题、纪委督题”闭环机制,把群众“问题清单”转化为“幸福清单”,在为民服务中让群众“呼声”变“掌声”。

“民”字立标,以“敞开门”接受群众阅卷。“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作风建设有无成效,最终要由群众评判。纵观百年党史,从延安时期“让人民监督政府”到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群众路线始终是作风建设的生命线。当前,一些党员干部仍存在“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错误政绩观,究其根本,是脱离了“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这一根本逻辑。群众监督如明镜,既能照见“门难进、脸难看”的形式主义顽疾,亦能反映出“政策悬空、落实走样”的官僚主义积弊。党员干部唯有主动拆掉干群“隔心墙”,将评判权交给群众,方能让作风建设从“体内循环”转向“开放共治”。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既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更是永葆初心的庄严承诺。党员干部当以“学”铸魂、以“研”破题、以“民”立标,将“纸面要求”转化为实际行动,让群众从“干部满头汗”中感受作风之变。唯有如此,方能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期:“以优良作风凝聚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磅礴力量。”

分享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