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始终坚持零容忍,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铁规矩、硬杠杠,严肃查处顶风违纪、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督促党员、干部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树牢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
十年激浊扬清,铁规涤荡乾坤。中央八项规定这个中国共产党人向13亿人民立下的“军令状”,以短短600余字激荡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强音,以刀刃向内的政治勇气重塑了百年大党的精神气质。站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关口,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仅是对作风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更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战略抉择,彰显着百年大党以自我革命赢得历史主动的清醒与坚定。
淬炼·筑牢·传承——铁规标定初心坐标。八项规定从“立规矩”到“成方圆”,标注着中国共产党人自我革命的初心刻度。从“一餐饭”“一张卡”“一次接待”破题,到剑指“车轮腐败”“会所歪风”“数字形式主义”,党中央以“抓铁有痕”的力度累计查处问题百万起,不仅刹住了“舌尖上的腐败”“会所里的特权”,更在“徙木立信”中重塑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政治传统。这种“小切口”推动“大变革”的治理逻辑,正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初心的生动诠释。
历史长河奔涌,红色基因永续。从延安时期“十个没有”的清廉气象,到西柏坡“进京赶考”的“两个务必”,从改革开放初期整肃党风的雷霆举措,到新时代“八项规定改变中国”的实践答卷,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在“革故鼎新”中传承精神密码,在“刀刃向内”中擦亮初心本色。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既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政治密码”,也是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支部要定期组织八项规定专题学习,开展违规案例研讨反思,强化党员思想认知。同时,要依托属地红色基地开展党日活动,将红色廉洁教育纳入干部培训必修课程。
制度·文化·科技——清风涵养治理生态。作风问题本质上是权力观的折射。面对“快递送礼”的暗度陈仓、“不吃公款吃老板”的隐形变异、“数字留痕”的形式主义新变种,党中央构建起“制度约束+文化浸润+科技赋能”的立体治理体系。政务处分法扎紧制度笼子,“四风”监督大数据平台织密科技防线,“廉洁文化”建设滋养精神沃土,推动作风建设从“不敢腐”的震慑向“不能腐”的约束再向“不想腐”的自觉深化拓展。
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作风建设,蕴含着深刻的辩证逻辑。在主体维度上,既抓“关键少数”的“头雁效应”,又管“绝大多数”的“神经末梢”;在时空维度上,既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战略定力,又强化“一刻不停歇”的战术执行;在方法维度上,既用纪律铁规划定行为边界,又以廉洁文化培育精神家园。这种标本兼治、系统施治的治理哲学,正是中国共产党破解作风建设世界性难题的原创性贡献。在工作中要细化制度执行细则,定期举办廉洁文化主题展览,为关键少数建立廉政档案,对党员开展廉政轮训,多渠道传播廉洁文化。
赶考·攻坚·复兴——征程激扬战略定力。党的二十大将作风建设纳入“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战略全局。面对大国博弈的惊涛骇浪、改革攻坚的深水险滩,作风问题绝非细枝末节,而是关乎党的执政安全、事业兴衰的重大政治命题。历史昭示: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需以优良作风凝聚人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以清风正气筑牢防线。从脱贫攻坚战场上的“严实作风”到疫情防控中的“党员冲锋”,从科技创新攻坚中的“钉钉子精神”到改革开放前沿的“闯创干劲”,优良作风始终是党战胜一切困难的政治优势。
新征程深化作风建设,需要把握“三个统一”:在历史逻辑上,坚持“传承红色基因”与“回答时代之问”相统一,既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力量,又为破解新问题提供新方案;在实践路径上,实现“从严惩治震慑”与“厚植廉洁土壤”相贯通,既保持高压态势,又涵养政治生态;在价值追求上,做到“维护党纪权威”与“赢得民心所向”相协同,既强化纪律刚性,又巩固执政根基。唯有如此,方能在新时代赶考路上续写“清风润征程”的壮丽篇章。还要在基层治理中开展作风评议活动,将作风纳入绩效考核,加大违规惩处并宣传廉洁典型,定期开展民意调研。
清风劲吹千山绿,铁规护航万象新。当我们回望八项规定激荡的十年清风,看到的不仅是作风建设的丰硕成果,更是一个百年大党永葆青春活力的治理密码。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让八项规定这个'铁规矩'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加坚强的政治保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