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破形式主义藩篱 启基层实干新程

[ 来源:宿松县纪检监察网   作者:县应急局 张日   发布时间:2025-02-26 11:02   阅读量: 542    ]

今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同时也是全面深化改革迈向纵深的关键节点。无论是深化改革的大刀阔斧,还是推动发展的稳步前行,“实干”二字始终是破局的关键。然而,形式主义仍是成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阻碍。因此,破除形式主义藩篱,为基层干部减负,已然刻不容缓。

精简流程,去除基层事务“繁缛枷锁”。当前,基层工作中存在诸多繁琐且不必要的流程,严重消耗了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一些文件的传阅审批,需经过层层签字盖章,流程冗长复杂,效率低下,使得基层干部在文山会海中疲于奔命。以某项民生项目申报为例,基层干部需准备大量重复且形式化的材料,多部门重复索要相同信息,导致干部花费大量时间在材料整理上,而真正用于项目推进和服务群众的时间却所剩无几。要改变这一现状,需对基层事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精简。一方面,借助数字化技术,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数据一次采集、多方共享,减少重复劳动。另一方面,简化审批流程,明确各部门职责,推行“一站式”服务,让信息多跑路,干部少跑腿,去除压在基层干部身上的“繁缛枷锁”。

精准考核,击碎形式主义“虚假泡沫”。不合理的考核机制是形式主义滋生的温床。当前部分考核过于注重形式和痕迹,忽视了实际工作成效。一些地方的考核指标不切实际,基层干部为了完成考核任务,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做表面文章,制造虚假政绩。特别是在考核中,过于强调文件资料的完整性,而对实际的问题整改情况关注不足,导致基层干部将大量时间用于编写报告、整理台账,而非真正投入到具体工作中。要击碎形式主义的“虚假泡沫”,必须建立科学精准的考核机制。考核指标应紧密围绕实际工作成果和群众满意度,注重工作的实际成效和长远影响。减少形式主义的考核内容,增加实地调研和群众评价的比重,让考核真正成为检验工作、激励干部的指挥棒,而非催生形式主义的催化剂。

精心赋能,激发基层实干“澎湃动力”。基层干部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工作任务和巨大的工作压力,若缺乏必要的支持和赋能,很容易陷入力不从心的困境,进而滋生形式主义。部分基层干部在面对新政策、新任务时,由于缺乏专业培训和指导,只能盲目摸索,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同时,在基层干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缺乏有效的容错纠错机制,使得他们不敢大胆创新、勇于担当。为基层干部精心赋能,一方面要加强培训,根据基层工作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和技能提升课程,让基层干部掌握最新的政策法规和工作方法。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干部撑腰鼓劲,营造宽松的干事创业环境,激发基层实干的“澎湃动力”。

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推动发展的征程中,只有坚决破除形式主义藩篱,才能让基层干部以饱满的热情、充足的精力投入到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展现新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基层力量。

分享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