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以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走深走实,基层干部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为老百姓服务。然而,形式主义的一些老问题还在,新问题也花样迭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更好激励担当作为,显得尤为重要。
为基层减负,要坚持问题导向,综合施策。要聚焦重点深化减负,工作任务集中在哪里,突出问题在哪里,减负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发扬钉钉子精神,着力整治精文减会玩“数字游戏”“牌子”摘了事还在、规范督查检查考核流于形式,政绩观错位、事业观跑偏,层层加码提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基层干部打卡、“留痕”过多过杂等突出问题,保持严而深、常而细的整治力度,持之以恒抓反弹、抓变样,巩固提升整治成效。
为基层减负,不仅要为干部减负,更要为实干者赋能。要树立正确导向,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健全完善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考核机制,精简考核内容和指标,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推动形成注重实绩实效、避免形式主义的鲜明导向。要完善容错机制,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基层干部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为改革者撑腰鼓劲,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为基层减负,还需要提升工作效能,标本兼治。要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更多事项网上办、掌上办、集成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要加强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填报和多头报送,减轻基层负担。要精准识别基层痛点、分析工作堵点,优化任务分解流程,推动决策要求更“接地气”;同时,强化上级部门系统化培训,通过制定标准化指引、建立权责清单、完善动态监测机制,切实提升工作布置的科学性、规范性,从源头减少重复性任务和随意性加码,以技术赋能与制度优化双轮驱动基层治理现代化。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根本性地减轻基层负担也非一日之功,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只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才能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投入到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去,为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