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打破“负”担枷锁 为发展“续航”

[ 来源:宿松县纪检监察网   作者:县人社局 黄柳   发布时间:2025-02-26 10:56   阅读量: 353    ]

近期召开的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强调,地方各级党委要履行好主体责任,拿出更多务实管用的真招实招。基层干部长期面临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等压力,正确的减负能激发内在动力,进一步推动基层创新发展,让基层干部着眼于思考和探索新的工作模式、发展路径,推动基层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做“加法”,信息赋能。某区建立了统一的基层治理信息平台,原本民政、社保、卫生等多部门各自要求基层干部重复录入居民信息,现在只需一次录入,各部门根据权限共享使用,基层干部每月节省数据录入时间超15小时。由此可见,建立统一的基层工作信息化平台,整合分散的系统和应用,让基层干部能在一个平台完成多项工作,减少重复录入。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共享,避免基层为提供数据反复填报。

做“减法”,轻装上阵。以某县为例,之前基层干部每周要参加各类会议多达5-6次,每次会议耗时2-3小时,其中部分会议内容重复、缺乏实质决策。后来,当地推行会议合并与限时制度,将同类型工作会议合并,每次会议时长控制在1小时以内,会议数量减少了一半,基层干部每周能多出至少10小时用于走访调研、解决实际问题。严格把控会议数量和时长,杜绝冗长无效的会议。优化文件发布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文件传达,确保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花在实际工作而非文山会海之中。严格设定发文和会议数量上限,文件要突出重点、简洁明了。会议要提前明确主题、议程和时长,保证高效。

做“乘法”,科学合理。比如在某乡镇,过去在推广农业新技术时,不管各村人口、耕地面积差异,统一要求每个村在一周内完成一定数量的农户推广任务,导致部分人手少、耕地分散的村子干部压力巨大。后来,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分配任务,任务完成率大幅提升,干部工作积极性也明显提高。定期组织业务培训,邀请专家授课、开展经验交流,提高基层干部工作能力和效率,如组织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专题培训。及时对新政策、新法规进行详细解读和指导,让基层干部准确理解和执行。

做“除法”,担当作为。某地曾在环境整治考核中,要求基层干部每天提交大量工作照片、台账记录等,导致干部们每天花费2-3小时整理资料。改进考核机制后,重点考核环境改善的实际成果,如水质提升数据、垃圾处理量减少比例等,干部们有更多时间深入一线开展整治工作。建立以工作实绩为导向的考核体系,避免过度留痕要求,让基层干部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而非疲于准备考核材料。清理重复、多头考核检查,同类事项统一进行,减少书面汇报和台账资料要求,多实地查看、随机走访,了解真实情况。

分享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