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治理的关键棋局中,为基层减负是一子落而满盘活的重要举措,关乎基层治理效能提升,关联着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中组部部长李干杰在全国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推进会上强调,全面建立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是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的关键之举,为当下基层减负工作指明了方向。
化“乱”为 “序”,搭建高效治理架构,履职清单是关键支撑。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九龙治水、条块分割、权责失衡”的乱象,让基层常陷入“小马拉大车”的困境。当前,部分地区存在权责错位、模糊不清的状况,事权在基层,决策权却在上级,多部门管理却缺乏统一协调,导致基层工作混乱无序,而构建清晰的履职事项清单,能精准明晰基层职责权限,明确基本职能与核心任务,让基层清楚“该干什么”。某地借助建立履职清单,梳理出乡镇在环境整治中的具体职责,整合环保、水利、农业等多部门工作,改变以往各自为政的局面,形成高效协同的治理架构,使基层从无序走向有序,将精力聚焦到关键事务中。
化“繁”为 “简”,释放基层工作活力,需以履职清单厘清权责边界。“文来文往”“文山会海”“留痕主义”等形式主义顽疾,严重挤压基层干部服务群众的时间,根源之一便是权责不清。有的上级部门以“属地管理”为由,将分内工作压给基层,“压力甩锅”现象频发。制定履职清单要立足法定职责、依法履责,明确不同层级、部门、岗位之间的职责边界。像有的地方依据清单,削减不合理的“属地管理”事项,下放权力,让基层权责对等。同时,精简文件会议,优化考核体系,以“实绩”为导向,让基层干部从繁琐事务中解脱,有更多精力投入到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激活基层工作的一池春水。
化“虚”为 “实”,夯实基层工作作风,以履职清单助力明责担当。基层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容不得半点虚假。但现实中,蜻蜓点水式调研、过度留痕等问题屡见不鲜,不仅损害政府公信力,更让群众寒心。履职清单能让基层干部明明白白履职,种好“责任田”。借助履职清单,明确干部职责,以实干论英雄,激励干部真抓实干,把心思放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夯实基层工作的群众根基。
基层减负非一日之功,履职清单要常抓常新。如此,才能为基层干部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让基层治理在减负赋能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筑牢坚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