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村集体‘三资’管理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同时还实时公开了村集体‘三资’的管理信息,村民可以随时查看并监督村集体‘三资’的运行情况。”近日,孚玉镇某村负责人向进村走访的纪检监察干部介绍道。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与群众利益切身相关。2024年以来,县纪委监委紧盯农村“三资”管理“小切口”,聚焦村集体资金使用、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村(组)集体资金私借私存等重点内容,通过建立“室组地”联动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公开征集问题线索等方式,在全县23个乡镇(街道)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深挖细查党员干部在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贪污侵占、截留挪用等违纪违法问题,并严肃问责。截至目前,全县共查处农村“三资”问题线索61条,处理处分68人。
摸清底数、核准账目、明晰责任是加强农村“三资”监管工作的关键。为深化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治理,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督促县农业农村局充分发挥行业监管职能,对全县农村土地、房屋、林木等集体“三资”进行核查摸底。针对排查发现的监管漏洞、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进行逐项研判,并采取台账式管理、清单化推进、跟踪式落实的方式,发现并督促规范财务管理问题223个、整改问题合同149个、化解问题债务10万元、通过清理合同收回或增加集体收益共14.034万元。
用信息化监管让村级微权力运行“晒”在阳光下,才能最大限度保障群众利益。县纪委监委借助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督促乡镇(街道)及时将村级重大事务决策、集体“三资”管理运行、项目资金使用等事项进行公示公开,村民若对公开内容有异议,还可点击投诉进行反映。通过信息公开与群众监督,不仅增强了群众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知晓度和参与度,还架起了干群联系的“连心桥”。截至目前,平台已公开公示信息643万条,受理群众投诉1629件,群众满意率达99.09%。
“‘群众无小事,民生是大事’。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督促职能部门进一步完善机制、堵塞漏洞,抓实抓细农村集体‘三资’监督治理工作,切实守好、看牢村集体‘家底’。”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