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常工作与生活的人际交往中,“客气”本是一种常见的礼貌与社交礼仪的体现,它能营造和谐融洽的氛围,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然而,对于身负重任、手握公权的干部群体而言,“客气”却可能是隐藏在暗处的温柔陷阱,一旦不慎陷入其中,便极有可能被其拉下马,不仅断送个人前程,更会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与公信力。广大党员干部作为各项事业的引领者与推动者,能否保持清醒头脑,直接关乎着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需筑牢信仰之基、常存敬畏之心、提升自省之能。
把好“罗盘”,自设“防火墙”,筑牢信仰之基。信仰是干部的精神支柱,是指引前行方向的灯塔。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里,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多元价值观念鱼龙混杂。干部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坚信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唯有如此,方能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不被错误观念所误导,不被歪风邪气所侵蚀。干部需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与敏锐的洞察力,要深知“客气”背后往往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不被表象所迷惑,加强党性修养与政治学习,时刻以党的纪律和人民的利益为行为准则,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与鉴别能力,面对各种“客气”诱惑,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定力,坚决说“不”,绝不姑息迁就。
系好“扣子”,自架“高压线”,常存敬畏之心。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之得当则造福百姓,反之则会祸及自身与社会。干部要敬畏党纪国法,明确行为边界,知晓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切不可心存侥幸,妄图逾越法律红线。同时,敬畏人民赋予的权力,牢记权力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在工作决策与执行过程中,充分考虑人民利益与意愿。从诸多腐败案例来看,“客气”往往是腐败滋生的开端,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以看似无害的“客气”为幌子,对干部进行拉拢和腐蚀。起初可能只是几句阿谀奉承的话语、一些微不足道的礼品馈赠,在“礼尚往来”的伪装下,让干部逐渐放松了警惕,丧失了对权力的敬畏,肆意妄为,最终沦为权力与欲望的奴隶。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党纪国法,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谨慎用权,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于为人民谋幸福,书写公仆篇章。
打好“预防”,自念“紧箍咒”,提升自省之能。吾日三省吾身,干部要经常性地反思自身行为与思想。在日常工作中,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在面对利益诱惑时,内心是否有过动摇;在服务群众过程中,是否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通过自省,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整改,同时,要虚心接受他人批评,以闻过则喜的态度,将批评当作提升自我的宝贵机遇,将廉洁奉公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生命线,把抵制“客气”陷阱作为必修的政治功课。只有不断反思与改进,才能使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更加契合党和人民的要求,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始终保持清醒与进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