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打破“躺平”藩篱 激活干部“一池春水”

[ 来源:宿松县纪检监察网   作者:县应急局 虞彬   发布时间:2024-12-20 09:10   阅读量: 1515    ]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干部是决定性因素。精准区分干部的不同表现,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关键环节,唯有做到“三个区分开来”,方能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与活力。然而,当下极少数干部滋生“躺平”心态,工作按部就班、消极怠工,只求无功无过,这种现象犹如隐匿在机体中的病灶,侵蚀着奋进力量,亟待破局整治,而构建“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干部激励机制,便是祛病良方、赋能关键。

能者上:立奋进标杆,燃争先激情。能者,凭借扎实专业素养、创新思维与高效执行力,在工作中披荆斩棘、屡创佳绩。在科技创新前沿阵地,像“嫦娥”团队里那些精研航天技术的骨干,攻克深空探测难题,从轨道设计到着陆精准把控,以深厚的学识、敢为人先的勇气,让“嫦娥奔月”从神话照进现实,他们凭本事赢得领军之位,扛起重大项目,成为行业“掌舵人”。于基层繁杂事务中,亦有能者扎根乡村,巧用电商拓宽农产品销路、科学规划引领村庄旧貌换新颜,凭实干在乡村振兴舞台大放异彩。当晋升通道对他们敞开,赋予更大职权、更多资源,恰似为良驹铺就千里沃野,激励更多干部钻研业务、勇挑重担,在各领域角逐“赛道”上你追我赶,汇聚成蓬勃进取的洪流。

平者让:破安逸温床,促自我革新。平者,工作尚达及格线却难有突出建树,长期占位却未能让岗位释放最大效能。在一些职能部门,部分干部按惯例处理日常业务,墨守成规、不愿创新,面对新政策落地,仅做“传声筒”,不深挖适配本地实际举措,导致工作平平无奇。“平者让”并非“一棒子打死”,而是以压力倒逼反思蜕变。让出岗位,促使他们警醒,或参与精准培训“充电蓄能”,或投身复杂一线磨砺本领,在新挑战中突破能力“天花板”,重新竞逐合适位置,让干部群体深知“不进则退”,主动告别“舒适圈”,激活队伍内部竞争活力,持续“新陈代谢”,确保岗位时刻有适配“新鲜血液”注入。

庸者下:除慵懒积弊,树清正风气。庸者,工作敷衍塞责、能力严重不足,面对任务推诿扯皮,在其位不谋其政,成为发展“绊脚石”。在项目攻坚期,个别庸者怕担责,对关键决策拖延、对棘手问题“踢皮球”,致使工期延误、资源空耗。果断让庸者“下课”,是对勤勉敬业者的尊重,是向尸位素餐者亮“红牌”。这一机制落地,如疾风扫落叶,涤荡队伍慵懒、散漫风气,警醒全体干部珍视岗位、履职尽责,将“在其位,必担其责”深植心间,重塑风清气正、实干担当政治生态,使干部团队成为坚不可摧、高效运转“战斗堡垒”。

“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躺平是对初心背离、对使命逃避,于个人是虚度年华,于事业是釜底抽薪;世间从无躺赢捷径,妄图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只会在时代浪潮中被淘汰。以科学激励机制为“筛子”,筛选出奋进“金子”,滤掉慵懒“沙子”,让干部从“要我干”变“我要干”“我能干好”,为国家发展“大厦”筑牢人才“基石”,在复兴征途上昂首阔步、一往无前。



分享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