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上对做好“三农”工作提出工作要求,强调要“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积极性”。在新时代的发展进程中,诸如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等诸多重要工作都离不开干部们的积极参与和有力推动,而“三有”干部凭借其独特的优势,能够在其中充分发挥作用,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广大党员干部应提升学习、实干、廉洁作风,成为助力新时代“三农”工作不断向前迈进的关键力量。
提“学”作风,做有本领的干部。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大背景下,部分干部出现了学习倦怠的情况,“躺平”“咸鱼”等网络用语一度成为一些干部表达对学习、工作态度的“口头禅”。新时代学习的“碎片化”现象突出,浅尝辄止的“半桶水”干部不在少数,一碰到棘手难题,就“腿肚子发抖”,遇到“沟沟坎坎”便打“退堂鼓”,不想办法去干成事,只想着“蒙混过关”。面对新工作、新要求,广大干部要时刻保持“本领恐慌”的危机感以及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坚持用心学习领悟乡村振兴中涉及的农业技术、产业发展知识等。通过持续学习,提升干事创业的本领,让自己在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工作时都能游刃有余,成为可以胜任不同任务的“全能型”干部,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为地方发展贡献力量。
提“实”作风,做有作为的干部。当下,在干部作风和营商环境双提升行动中曝光的一些“典型案例”,暴露出部分干部“公仆”意识缺失的问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依旧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办事体验以及对干部队伍的印象。干部必须杜绝形式主义,坚决摒弃花拳绣腿、空喊口号的做法。要真正沉下心来,扑下身子,扎根到基层一线,深入群众中去了解实际情况。坚持问题导向是关键,学会梳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将问题“清单化”,多为人民群众干实事、干好事、干对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看得见的成果,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交上一份令群众满意的“答卷”,充分展现干部的担当与作为,赢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提“严”作风,做有敬畏的干部。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从严监督管理干部的制度,这对领导干部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但要从根源上祛除不良作风的“痼疾”,让干部从被动接受“提醒”转变为主动“自省”,就需要干部自身锤炼过硬作风,严以律己。尤其是年轻干部,面对各种诱惑和复杂的社会环境,要学会明辨是非,清楚地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绝对不能触碰。要守住廉洁自律的“底线”,不触碰党纪国法的“红线”,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时刻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福利,绝不能用来谋取私利。充分发挥新时代干部的优势,始终保持清正廉洁,让自己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也让干部队伍始终充满正能量,获得群众的信任与尊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