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让主动监督成为常态

[ 来源:宿松县纪检监察网   作者:董秋红   发布时间:2024-12-09 08:52   阅读量: 1202    ]

“接到预警信息后,我们立即开展核查,经查,2017年至2024年期间,王某在合肥某公司和某会计事务所违规兼职、挂证共取得报酬14万余元。2024年11月,我们给予王某党内警告处分,并收回其违规兼职所得报酬。”不久前,宿松县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接到一条预警信息,接到预警信息后,县纪委监委立即将此条信息分办至相关乡镇纪委,并督促快速核查处置。

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由安徽纪委监委创建并推广,是推动完善基层监督体系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县纪委监委不断强化科技赋能,积极参与安徽省纪检监察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建设,不断探索“互联网+纪检监察”工作新模式。

自主创新搭建模型。县纪委监委立足纪检监察机关主责主业定位,聚焦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结合中纪委部署的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整治和抓好群众身边15件具体实事等行动,与民政部门会商后搭建自创模型,先选取部分乡镇进行试点,结合反馈结果持续优化模型,逐步全域推广。截至目前,宿松县已搭建自创模型2个。

严格把关规范流程。县纪委监委严格按照预警问题办理流程,规范问题的分办、交办、督办等程序,每条预警信息需经过室主任、常委、书记、单位主要负责人层层审批后分办,同时,及时制定基层公权力平台预警信息办理原则,指导各地规范处置预警信息,定期调度办理进展,督促承办部门及时办理,完成闭环。

跟踪问效优化模型。县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深挖彻查预警问题背后的作风问题和腐败问题,依规依纪依法进行处置。“监督工作也会推动预警模型迭代,对于一些预警后查实率较低的模型,我们会继续优化,进一步提高预警精准度。另外,我们打算进一步丰富监督应用场景,扩大监督覆盖面。比如,根据以往的办案经验建立‘村干部及家属重复领取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模型,目前产生了24条预警信息,已经全部分办。”县纪委监委信息技术室负责人黄小胜说道。

“基层补贴种类多、资金量大、发放环节复杂,核查难度高,一直以来是‘微腐败’易发高发区,现在有大数据技术支持,让我们能化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某乡镇纪委书记感叹道。

下一步,县纪委监委将聚焦监督覆盖面、模型构建、预警处置效果,持续深化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应用,针对问题多发频发领域,制发纪律检查建议书,督促职能部门完善制度漏洞,真正发挥大数据的监督治理效能,将基层公权力关进“制度+技术”的笼子。

分享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