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这对于调动全党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是激发干部创新活力的重要保障,有助于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把牢党纪国法两条红线。对于调动全党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治理不担当、不作为乱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
合理把握政策界限。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关键是要正确看待干部履职中的失误和错误,需要综合考量多个方面:一是行为动机,要区分是出于公心还是源于私利。对因不可抗力、难以预见,或认识局限、经验不足等因素造成损失的,应给予更多理解和包容。对明知故犯、蓄意违规、失职渎职的,则应依规依纪依法处理。二是主观心态,要区分是无心之失还是有心之过。对因客观条件限制或经验不足导致的失误,应给予宽容和理解。三是履行程序,要区分是履行程序还是破坏规则。对个人专断、规避程序、违规决策导致不良影响和损失的,应严肃问责。但在当时情境下已经履行必要程序、尽到必要责任的,不应认定为失职失责。四是纪法规定,要区分是遵纪守法还是违法乱纪。对党规党纪和法律规定没有明确规定或明令禁止的,可以探索创新、先行先试。但上级已有明确规定和要求的,应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不得自行其是。
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容错纠错机制是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具体体现和重要环节。要进一步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明确容错的范围和标准,让干部在廉洁上“管得住手脚”、在事业上“放得开手脚”。一是开列容错行为清单:根据改革攻坚的最新情况和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的容错纠错、免责减责清单。二是形成容错全流程工作指引:容错从启动到完成,涉及诸多环节,要结合实际归纳每个步骤的工作要点和操作规程,形成清晰指引,畅通运行渠道。建立和完善问责调查和容错评估同步启动机制,探索建立风险备案机制,构建起“事前备案、事中监督、事后回溯”的容错纠错工作闭环。三是重视纠错环节与效果:容错并非目的与终点,而是要容纠并举、敢于纠错。对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对于失误错误造成的损失、影响做到早补救、早补正。应主动纠错,对已经出现的失误错误不回避、不推诿,深刻分析犯错原因,自觉将纠、改、治贯通起来,举一反三,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犯错。
营造干事创业氛围。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是加强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可靠保障,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可靠保障。一是加强宣传引导:一方面将“三个区分开来”相关制度作为基层党员干部组织生活学习、党内法规学习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向民众讲清“三个区分开来”的理论逻辑、实践意义和践行路径,破除心中疑虑,营造改革创新难免犯错、为百姓做实事的干部需要保护的理性认知。二是汇编典型案例:聚焦项目建设、为民惠企、应急处突、改革创新等重点领域和环节,梳理归纳容错减责免责典型案例。每个案例都阐明案情事实、讲清背后道理、列出政策依据,强化以案释纪、以案说法、以案论理,最大限度释放“容错一个、激励一片”的正向效应。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各地、各单位在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效果。通过明确容错界限、规范工作流程、营造干事创业氛围等举措,有效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们要继续深化对“三个区分开来”的理解和实践,不断完善相关机制和措施,确保其在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