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携手中央纪委办公厅,对若干起形式主义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刻通报,犹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此通报不仅揭露了党内存在的顽瘴痼疾,更为我们提供了深刻反思与积极改进的宝贵契机。
形式主义,贻害无穷,亟待根除。通报所揭示的形式主义种种表现,令人触目惊心。部分党员干部在执行政策时,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光鲜亮丽,却对实际效果置若罔闻。他们沉溺于会议与文件的海洋,却在具体落实中敷衍塞责、虚与委蛇。这种“表面文章”的泛滥,不仅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更使党的政策难以真正惠及民众、落地生根。如某县违规使用资金维修政府办公楼楼顶、建设广场景观小品;又如某区对外交流中心过度装修,其会议中心装修成本高达5489元/平方米,是建设成本的近2倍;再如某市侵占耕地挖湖造景整改存在形式主义,问题反复发生。这类“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盛行,不仅严重背离了党的初心使命,更极大地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正本清源,衡政论绩,多维治理。形式主义的滋生,有其复杂而深刻的根源。部分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急功近利,心态浮躁,导致在工作中只重显绩、忽视潜绩。同时,部分地方的考核机制存在偏颇,过于迷信形式和数字,而忽略了实际效果与质量。此外,监督问责机制的缺失或不完善,也为形式主义提供了可乘之机。要根治形式主义,需从多维度入手。首要之务是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其次,应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摒弃形式主义的束缚,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的绩效考核体系,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同时,还需强化监督问责,对形式主义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严肃查处、绝不姑息、以儆效尤。
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效,破解顽疾。整治形式主义,其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基层工作实效,而提升基层工作实效,又是破解形式主义的有力武器,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为此,我们需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细致入微的调查研究,准确把握问题的症结所在。二是要抓好制度落实,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党的政策和决策能够得到有效执行、不走样、不变形。三是要加强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各项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总之,整治形式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着力提升基层工作实效,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