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党的作风建设中“自扫”与“管他”的平衡之道

[ 来源:宿松县纪检监察网   作者:县应急管理局 虞彬   发布时间:2024-11-18 11:09   阅读量: 1102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深刻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我们党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在党的作风建设的漫漫征程中,“自扫门前雪”与“管他人瓦上霜”这看似矛盾的两者,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平衡智慧。“自扫”与“管他”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自扫”是党员干部对自身作风的严格要求,必须练就“打铁还需自身硬”的真本领。这要求每一位党员从自身出发,审视自身的思想、行为和工作作风。在思想上,坚定理想信念,不被歪风邪气所侵蚀,不断清扫思想上的灰尘,保持政治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在行为上,廉洁自律,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对于自身的工作任务认真履行,不推诿、不敷衍,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每一项工作。比如在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中,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杜绝吃拿卡要的行为,自觉接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将自身作风建设落实在日常工作的点滴中。

然而,仅靠“自扫”是不够的,“管他”同样重要。“管他”并非无端干涉,而是一种基于党性原则和组织纪律的相互监督。在党组织内部,党员之间是同志关系,共同为党的事业奋斗。当发现其他同志有作风问题的苗头时,如出现形式主义的工作态度,做表面文章,或者有官僚主义的倾向、脱离群众等,就需要及时提醒和帮助。这种“管他”是对同志的关心和爱护,也是对党的事业负责。在实际工作中,通过民主生活会等组织生活形式,大家坦诚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互相“管一管”,扯一扯衣袖,咬一咬耳朵,让问题暴露在阳光下,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做到防微杜渐。

在实践中,若只片面强调“自扫”,而忽视了对他人的监督,则可能出现个别腐败分子逍遥法外的情况,破坏整个社会风气。反之,若过度依赖“管他”,而放松了自我约束,也容易导致人人自危、相互猜忌的不良局面。为此,要真正实现“自扫”与“管他”的平衡之道和良性互动,需要制度的保障。一方面,建立完善的个人作风考核评价机制,将“自扫”的成果量化和细化,使党员干部有明确的自我提升目标。另一方面,完善监督举报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管他”,并保护善意的监督者。同时,还需要营造良好的党内风气,让党员干部认识到“自扫”和“管他”都是为了党的肌体健康,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坚决摒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错误思想。

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准确把握好“自扫”与“管他”的平衡之道,既要拿出“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底气,又要豁出“也管他人瓦上霜”的勇气,必须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马不离鞍、缰不松手,不断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才能让党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断迈进。

分享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