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常怀“三心”长挥“三笔”谱写全面深化改革“人民诗篇”

[ 来源:宿松县纪检监察网   作者:趾凤乡 吴漩   发布时间:2024-09-26 08:55   阅读量: 743    ]

风好正是扬帆时,策马扬鞭再奋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立于新的历史潮头下,广大党员干部当常怀为民“初心”、从政“清心”、实干“决心”,挥“求学问道”之笔、“好廉守纪”之笔、“真抓实干”之笔,谱写全面深改“人民诗篇”。

常怀“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初心”,长挥“疑诉需计并听之”的“求学问道”之笔,立“依靠人民”之诗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深改“巨轮”上的“主体”。早在1937年,毛泽东同志就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中指出:“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80余年日月变换,但经义不改,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同样要依靠人民。广大党员干部要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之初心,深刻认识群众中蕴藏的智慧和力量,答民之疑,解民之诉,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坚持问题导向,依靠人民发现问题、找准问题、解决问题,常怀“空杯”心态,甘当小学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从基层立法联系点到三明医改,从“小院议事厅”到“跨省通办”,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真实的情况、正确的道路,都从人民中得来,依靠人民,才能创造历史伟业。

常怀“散作清风满世间”的从政“清心”,长挥“万钟于我如云烟”的“好廉守纪”之笔,贯“不负人民”之诗风。“廉者,政之本也。”清廉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更是共产党人应有的道德操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都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到克己奉公、以俭修身,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党员干部干事创业依靠人民,更要洁身自好、不负人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等领域腐败”。新时代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我们仍须清醒认识到,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依然存在,新型“围猎”手段层出不穷,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廉洁风险尚未消失。面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重任,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驰而不息加强纪律学习,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驱动力。树牢“万钟于我何加焉?”的规矩意识,常敲思想警钟、常紧纪律之弦,把“不负人民”印刻在奋斗征程的每一步。

常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实干“决心”,长挥“千锤万凿出深山”的“真抓实干”之笔,留“造福人民”之诗韵。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在历史洪流中谱写了华美壮丽的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诗篇。改革越往后,“骨头”越难啃,“深水区”越多,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广大党员干部当常怀“不破楼兰终不还”之决心,乘改革新风而上,顺发展大势而为。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要牢固树立和践行“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的政绩观,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工作态度和“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真抓实干,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干事创业本领,打磨好“铁榔头”,敢于啃“硬骨头”,主动接“烫芋头”,方可在“深水区”击楫中流。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盯准问题改,定好目标干,既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又要兼顾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以改革伟力托举起人民“稳稳的幸福”。

分享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