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不仅是老百姓的热切期盼,更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破坏社会公平正义,削弱群众对党的信任。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整治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重要性,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让群众在反腐“拍蝇”中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整治不正之风要立足长远,久久为功。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严的基调,继续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纠正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不正之风。
整治不正之风要立足问题,回应群众。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必须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哪里反映最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最突出,整治就指向哪里。如民生领域的“微腐败”、放纵包庇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妨碍惠民政策落实的“绊脚石”等,对这些突出领域、突出问题开展专项监督,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确保监督无死角。对违纪违法行为零容忍,严肃查处,形成强大震慑。坚持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
整治不正之风要立足创新,长效常治。要把不敢腐的强大震慑效能、不能腐的刚性制度约束、不想腐的思想教育优势融于一体,深化改革创新,提高整治效能。要不断完善基层公权力运行机制,推进基层事务公开,建立健全基层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为整治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创新工作方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基层公权力的监督,提高整治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加强对典型案例的通报曝光,强化警示震慑效应,发挥警示教育作用,推动整治取得更大成效,切实解决一批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