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先烈方志敏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积极倡导者和杰出践行者之一,他情系群众,在做群众工作中反复提到“刻苦耐烦”。在基层的热土上,广大基层年轻干部更是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群众,更需要在“耐烦”上痛下功夫,耐得“细枝末节”之烦,研精覃思,行远自迩,练就“耐烦”真本领。
“莫向光阴惰寸功”,耐住学习枯燥无味之“烦”。学习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没有捷径可走,靠的是日积月累的坚持。面对纷繁复杂、工作节奏快的基层事务,青年干部容易满足于“急学急用”“碎片化”学习,在学习上易产生“厌烦”心理,久而久之只学得“皮毛”,未得“精髓”,从而影响个人进步,甚至不利于工作的推进。故而,青年干部需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专业知识中要修炼“耐烦”精神,持之以恒沉心“充电”,少一分浮躁、多一分踏实,静心研究,下真功、下苦功,在学中思、思中悟、悟中行,在反复咀嚼和实践磨砺中提升实干本领,努力成为政策水平高、专业能力强、会做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
“万般辛苦不觉累”,耐住工作重复琐碎之“烦”。基层工作虽琐碎、繁杂、细小,但桩桩件件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党员干部若对待“小事”不耐烦,伤的是人心和民意,损害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青年干部在基层工作中应“不厌其烦”,稳住心神,祛除浮躁,耐住性子,宠辱不惊,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把普通的岗位当阵地守,不当“差不多先生”,一丝不苟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做到位,在细微之处中见真功,在“鸡毛蒜皮”中显身手,着力提升群众工作精度、细度、温度,推进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风雨不动安如山”,耐住纪律条条框框之“烦”。自诞生伊始,中国共产党就把纪律视为生命线。但有些党员干部错误地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守规矩对立起来,觉得看似“繁”“烦”的纪律是“条条框框”,影响自己施展“身手”。有的认为纪律比较虚,离自己比较远,自我约束没有必要;有的心存侥幸,觉得偶尔触犯纪律不会有严重后果……一顿超标的工作餐、一杯不该下肚的酒,足以令人“悔青肠子”。因而,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纪律和规矩既是青年干部“紧箍咒”,也是“护身符”,更要主动扣好人生中的“第一粒扣子”,时刻紧绷廉洁自律这根弦,保持头脑清醒,擦亮眼睛,耐得住清苦、耐得住诱惑、耐得住委屈,“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繁琐、细小的工作中知分寸、明底线、善作为,才能经得住考验,方能行稳致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