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看片人”绝不能成为“片中人”

[ 来源:宿松县纪检监察网   作者:李婷婷   发布时间:2024-01-17 08:51   阅读量: 2335    ]

近日,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联合摄制的年度反腐大片《持续发力纵深推进》在全国各地掀起了观片热潮。“看片人”们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聆听落马干部谈“忏悔”,感受“高墙下”与“铁窗内”的落差,领悟“贪廉一念间,荣辱两世界”的真谛,接受心灵洗涤,举一反三,引以为戒,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时刻警醒自己绝不能成“片中人”。

要想不成为“片中人”,就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回看原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福生的贪腐人生,就是因为理想信念动摇,初心使命丧失,才致使其人生价值观庸俗化。追求低级趣味,沉迷赌博玩乐,精神世界荒芜空虚,走向腐化堕落也是必然结局。广大“看片人”们要以案为鉴,铭记教训,时时刻刻牢记“世上没有后悔药”的古训,要把理想信念当成安身立命的根本和政治灵魂,当成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同时加强理论武装学习,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引领使命,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中,锤炼初心、体悟使命,把初心和使命变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原动力。

要想不成为“片中人”,就要增强底线思维,强化红线意识。心有所戒,方能行有所界。党员干部作为政府的形象大使,一举一动都影响着群众对政府的印象,如果不能将自己的行为约束在法律的框架之内,心里无底线,行为无红线,对不该吃的、不该拿的、不该做的没有清醒的认识,那么就会形成不良风气,损害政府的公信力,削弱干部队伍的战斗力。青海省6名党员领导干部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党校如此严肃之地公然违规组织吃喝,对党的纪律规矩置若罔闻,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给党的形象造成了极大损害。广大“看片人”们要带头弘扬优良作风,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不断强化自我监督,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坚守法纪底线,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改进作风建设作为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具体体现,始终牢记“三个务必”,践行“三严三实”,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

要想不成为“片中人”,就要谨防政绩“冲动”,厚植为民情怀。为官之道,首在政绩观。解决好政绩观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一个重大问题。树立和践行为民造福的政绩观,做出经得起检验的实绩,交出人民满意答卷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应具备的根本认识。无论是曾任贵州省六盘水市原市委书记李再勇盲目举债、劳民伤财、破坏生态建成的16个低效闲置项目,还是福建省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陈家东贪大求洋,醉心显绩,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需求造出的歌剧院和仿古驿站,昭示的都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宗旨意识弱化,为民情怀淡化的官本位思想。广大“看片人”们要谨防“政绩冲动”,踏踏实实为民干实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在“有我”中建功,“无我”中奉献,在舍弃“小我”中成就“大我”,尊重客观实际和发展规律,才能真正为群众百姓造福、为民族复兴担当。

“事辍者无功,耕怠者无获。”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永远在路上,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和坚定,以“六个如何始终”为指引,以片中惨痛教训深刻警醒,多做“看片人”,绝不能成“片中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分享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