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是否是监察对象?”“该案卷中这名村委会会计违反的是组织纪律还是廉洁纪律,这个问题如何定性,大家怎么看……”近日,在宿松县纪委监委第一纪检监察协作区每月专题学习会上,纪检监察干部聚焦“提升案件查办质效”展开深入研讨,在互学互助中提升业务能力水平。
针对基层纪检监察机构存在的“力量分散、熟人社会干扰多、人情阻力大、办案质效不高”等问题,宿松县纪委监委不断深化片区协作机制,将7个纪检监察室、14个派驻纪检监察组及24个乡镇(街道)纪(工)委划分为5个协作片区,由相关“室”牵头抓总,“组”充实力量,“地”攻坚突破,既发挥纪检监察室办案经验丰富、熟悉党纪法规等优势,又体现派驻纪检监察组、乡镇纪委熟悉联系单位政治生态、权力运行具体情况等优势,以长补短、相互协作,形成了纵向调度、横向协作、区域协同的工作格局。
为确保片区协作“有形”且“有效”,县纪委监委建立片区协作工作例会制度,委领导和联系室每月至少到片区内乡(街道)纪(工)委、派驻纪检监察组开展一次督促检查,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联系会议,及时发现解决疑难问题、总结和宣传好的做法。配套完善了片区协作办信办案协作机制、监督检查协作机制、案件初审工作机制、定期会商机制、联席会议机制等工作制度,有力夯实协作区运行基础,推进协作区工作规范、有序、高效运转。去年,协作区开展监督检查226次,发现并推动解决问题712个,处置问题线索53件,立案29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4人。
“去年,我们协作区围绕乡镇为民服务大厅、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监督单位服务保障全局工作情况开展检查8次,发现问题7个,约谈人员6名。紧盯春节、国庆等重要节点,开展明察暗访、专项检查5次,发现问题3个。结合监督单位自查问题、巡察反馈问题、日常监督发现问题等,排查廉政风险点12个。开展专项调研监督4次,提出建议11条。发现6家监督单位问题线索15件,处理25人。”县纪委监委第三协作区负责人介绍道,片区协作机制不仅为案件查办按下“加速键”,同时也成了锻造高素质专业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高效“练兵场”。片区内常态化开展“以干代训”“以案代训”,共同研判问题线索、协作办理案件、开展监督检查、总结交流经验,同向发力,同题共答,不断增强监督执纪问责的质效。
“片区协作机制激发了基层纪检监察组织新活力,下一步,将持续完善业务交流、考核评比等配套制度,用制度保障协作区各项工作规范高效运行,凝聚监督检查、纪律审查工作合力,为基层监督执纪工作注入强大动能。”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