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干部在办理涉及利益分配、纠纷调解、政策享受等事情时,部分群众抱着不信任的态度,揣测办事干部优亲厚友、谋取私利。乡村干部倍感委屈,认为自己费心费力干工作,最后还落不了好。针对此类情况,基层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对照问题找办法,不断提升服务群众水平,加大“三个力度”,弥合“三个落差”。
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弥合信息落差。办事人员依法依规办理事项,自己对于办事信息自然了解全面,但如果信息公开不及时、不全面,自然容易造成群众误解,从而导致部分群众对干部不信任。办事虽然重要,但信息公开工作同样重要,对于关乎群众利益的事项工作在办事完毕后要及时全面公开公示,让群众及时全面了解事项信息。针对一些办理时间较长,程序较多事项,可以在电子平台上持续更新办理进度并上传相关佐证资料,做到办事全过程透明,减小干群之间的信息落差。
加大服务引导力度,弥合认知落差。“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这是毛泽东同志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关于党群关系深入浅出的论述。我们要做“群众的学生”,代表群众、服务群众,耐心倾听群众诉求,为群众讲解相关政策法规,重视群众自身利益的问题,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多询问群众的意见,不断优化服务环境;也要做“群众的先生”,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对于群众不合理的诉求,要讲究方式方法跟工作态度,用恰当的方式缓解群众矛盾,用政策法规、人情道理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群众认知水平,以德服人,以理服人,引导群众正确价值取向。
加大能力建设力度,弥合信任落差。群众对干部不信任,主要原因是对办事效果不满意,干部自身如果都对政策法规不甚了解,对矛盾协调没有经验,对利益分配不会合理处置,能力的欠缺自然会导致群众的不信任。这就需要办事干部提高思想认识,重视与群众的协调沟通,同时基层要针对性的对办事干部开展学习培训,帮助业务人员提升政策理解能力、政策讲解能力、管理服务能力等基础能力,通过提升办事水平,让群众满意,弥合干群信任落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