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严明纪律,到“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为美好生活奋斗”的铿锵誓言,再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使命精神,我们党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进入新时代,奋斗新征程。党员干部更应该深刻认识好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以民为本,自觉站稳人民立场,树立以人民幸福为己任的远大理想,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祖国和人民的爱意。
紧紧依靠人民,把“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厚植于心。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得来的更强大。回顾历史,每当党的事业面临重大挑战之时,每当中国的前途命运多舛之时,总是用人民群众的力量来解决这些“绊脚石”。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二字镌刻在旗帜上、落实在行动中。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把贴近群众作为第一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解决问题。
时时想着人民,把“为民服务”的宗旨理念落到实处。“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任何工作的落实落细都离不开实干苦干,没有人民公仆焦裕禄的艰苦奋斗,就没有现在不受风沙灾害的兰考,没有“氢弹之父”于敏的攻坚克难,就没有惊天动地的核武器,没有“当代愚公”毛相林的迎难而上,就没有脱贫致富的下庄村,一代代共产党人以勤勤恳恳的干事成绩展现出一心为民的责任担当。当下,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们必须发挥担当实干的精神,埋头苦干、奋勇前进,在为民服务的最前线扛起担当旗帜、展现实干风采,努力跑好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接力赛。
事事为了人民,把“人民满意”的唯一标准贯穿始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所以广大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多谋利民之策、多兴利民之事、多行利民之举,千方百计增进民生福祉。始终保持以“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务实作风稳扎稳打,主动担当作为,用实际行动解决好群众遇到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站在新的起点上,党员干部要厚植“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理念,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前面,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民为本,答好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