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以实干筑牢干群关系的信任基石

[ 来源:宿松县纪检监察网   作者:北浴乡 马枫   发布时间:2023-09-29 14:50   阅读量: 590    ]

在进行乡村振兴工作的过程中,时常会发现群众在谈及村里的公共事务时,常对乡村干部的所作所为抱着一种不信任的态度,尤其是在涉及利益分配、纠纷调解、政策享受等事情时,若没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部分群众就容易揣测基层干部优亲厚友、谋取私利。其实,许多时候实情并非如此。乡村干部也会感到委屈,认为自己费心费力干工作,最后还落不了好。即便如此,作为基层干部,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问题导向、担当尽责,以实干筑牢干群关系的信任基石。

坚持人民至上,以实干破除基层治理“信息壁垒”。党员干部需要面对面了解民生疾苦、掌握实际需求,让群众增添信任、减少怨气。实践证明,深入群众,才能了解民意根植于群众,才能走进群众心田。坐在办公室看到的全是问题,深入基层调研获得的全是解决办法。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只有多跨群众的门槛,群众才会把干部记在心坎;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干部放在心上。基层干部只有深入基层调研,多去倾听群众的心声,以百姓心为心,将群众的疑惑不解一一解答清楚,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争取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坚持问题导向,以实干解决基层治理“疑难杂症”。基层治理直接面向群众,所要解决的问题,往往都是影响群众切身利益和日常工作生活的堵点、痛点、难点,要想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必须找准问题的症结,抓住矛盾的切入点。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问题导向,准确把握基层问题的复杂性,坚持有的放矢、分类施策,从实际问题出发,真正沉下身去倾听基层声音,找准问题根源,看透问题本质,进而精准解决。

坚持担当尽责,以实干推动基层治理“再上台阶”。基层治理,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员干部。要处理好基层问题,靠的是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靠的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超凡本领,靠的是党员干部担当作为。致广大而尽精微,广大党员干部要强化担当意识,牢记全心全意服务群众的根本宗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补齐民生短板;用心用情简化办事程序,优化服务流程,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能,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分享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