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三举措”筑牢干群关系的“信任基石”

[ 来源:宿松县纪检监察网   作者:统计局 石成磊   发布时间:2023-09-29 11:13   阅读量: 1257    ]

“这个工程肯定有猫腻,凭什么是他中标。”“他们之间有关系,暗箱操作。”部分群众在谈及村级公共事务中,会对村干部的所作所为抱着一种不信任的态度,村干部对此感到委屈,认为自己费心费力干工作,最后还落不了好。

之所以会出现干群之间的信任落差,主要在于:一方面,干群之间的沟通交流少,两者之间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鸿沟。同时,长期以来部分干部存在懒散怠工的行为,这些负面形象给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导致他们对基层干部的行为持怀疑的态度;另一方面,基层干群之间在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差异,并且部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浮于表面,往往只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导致群众利益受损,致使群众对干部的信任度降低,这些信任的落差严重影响了基层治理效果,削弱了群众对党的信仰。

用真诚重构信任。基层干部首先要从情感上与人民群众同频共振,自觉地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真正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带着责任,带着情感。古人云:“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深入一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倾听民声,真正了解到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

用作风支撑信任。基层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神经末梢”,用求真务实的作风,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攻坚克难,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自信,贯穿于基层工作的全过程。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用制度保障信任。制度是解决干群信任落差的最关键的“屏障”,推进民主监督,群众多一点参与感,干部就会多一丝压力。从“取信于民”着手,加强制度的贯彻落实,实行阳光村务,探索信任管理方式,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化解群众的信任危机。

大道至简,实干兴邦。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正是有了广大人民群众理解与支持,筑牢干群关系的“信任基石”,才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史诗。

分享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