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坚持群众⽴场 弥合干群信任落差

[ 来源:宿松县纪检监察网   作者:陈汉乡 潘栋   发布时间:2023-09-28 11:07   阅读量: 676    ]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在进行乡村振兴工作的过程中,时常会发现群众在谈及村里的公共事务时,常对乡村干部的所作所为抱着一种不信任的态度,尤其是在涉及利益分配、纠纷调解、政策享受等事情时,若没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部分群众就容易揣测基层干部优亲厚友、谋取私利,容易产生信任危机,不仅妨碍了基层工作的顺利开展,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务必高度重视。

积极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作风。“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干群之间的信任危机往往源于沟通不畅。干群之间没有有效的沟通渠道,就会导致误解和猜疑。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重要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在新时代,我们必须继续发扬这一优良传统作风,切实做好群众工作,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入户走访、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让群众有更多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

努力提高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基层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能力直接影响到干群之间的关系。党员干部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使命,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服务为己任,以群众满意为标准。要加强学习,通过学习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掌握为人民服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提高工作效率,积极推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尽可能减少群众的等待时间和办事成本,让群众感受到服务的实效。

充分调动和发挥群众在基层事务中的积极作用。“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基层党组织要及时回应群众利益关切,领导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努力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治理成效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自觉性。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涵养“社会进步靠大家”的实干精神。要在重点工作中推进村民自治,让群众在基层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要加强舆论监督,通过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特别是积极推进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建设,让群众了解干部的工作情况,从而增强对干部的信任感。

分享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