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带头担当作为,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党自成立以来,与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克服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党员干部永远冲在最前面,敢于担当,才有了如今幸福的生活。只有干部勇于担当,敢有所为,给群众提供最坚强的后盾,群众利益才能得到根本保障。
干部应怀有敢于担当的气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群众有难,干部当头。遇到困难,党员干部应该带头冲锋,发扬共产党人敢于担当、敢于斗争的无畏精神。尤其是在基层一线的干部,由于基层工作错综复杂,时常与群众紧密接触,难免会遇到棘手事以及发生矛盾,此时干部要是蹑手蹑脚、投鼠忌器,基层工作压根就没法开展。干部要身先士卒,勇于担责,犯错误不可怕,比犯错误更可怕的是不敢犯错误,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努力纠正错误。干部身怀重任,心系群众,要时刻怀有“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魄,敢打硬仗,底气十足,才能真正让老百姓放心。
干部应具备敢于担当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敢于担当作为,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党员干部不仅要敢打硬仗,而且要善于打胜仗,归根结底就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一定的实力和政治素质,才能够有底气全身心投入到党和国家事业中去,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要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内涵,才能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解决问题。党员干部要敢于下基层,善于总结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努力提高综合能力。担当从来就不是夸夸其谈,靠嘴皮子功夫,而是真正用自己的能力为群众干实事、干好事,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
干部应保持敢于担当的信念。随着国家发展和进步,新的问题不断涌现,在面对如今利欲熏心的环境,许多党员干部抵挡不住诱惑,不为群众干实事,反而将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踏脚石,违背了初心和使命,丧失了担当的信念。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干部应该将老百姓冷暖装在心里,以群众根本利益为核心,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担当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信念,它是靠长期坚持的,不管是面临挑战还是遭遇险境,都要保持担当的信念。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党员干部唯有立足岗位、勇于担当,不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能交出一份让国家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