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对于一个国家的执政党来说,人民的拥护是最重要的。没有人民的支持,政策推行不开,工作没有实效,也就无法获得发展,对于干部来说更是如此。然而,部分群众在谈及村里公共事务时,常对乡村干部抱有一种不信任的态度,另一面却是乡村干部有委屈、有苦水,费心费力工作还不讨好。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大背景下,势必要消除干群之间“信任差”,凝聚干事创业合力。
坚持为民“初心”,心贴心坚持群众视角。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持为民“初心”,是广大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把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尺,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村社小区,体验群众生活,体察群众冷暖,回应群众关切,聊聊家长里短,拉近距离、增进感情,走进群众心里,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去办,当好群众贴心人。
坚持为民“公心”,面对面倾听群众心声。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但事无大小均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利益纠葛也是“五花八门”,处理不当必然为群众所抵触,工作难以开展。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不患寡而患不均”为日常工作的信条和准则,时刻牢记自己是“公家人”,把“公”立心头,做到公事公办,用好“公家权”、谋好“公家事”、创好“公家业”,当好“公家人”。只要我们在工作中把握好尺度,“一碗水端平”,就能最大程度让群众信任、让群众放心,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向前。
坚持为民“决心”,实打实解决群众诉求。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福祉最关情。我们党从成立那天起,就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谋求,而是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使命。党员干部必须铸牢党的领导这根“定海神针”,切实增强贯彻落实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党员干部务必要下定决心,不管有多大阻碍,都要把事业发展作为终身追求,奋斗到底。实实在在为民,就是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都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时时做到与群众同甘苦、共忧乐、共奋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