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转眼间,二十四节气里的第十四个节气——处暑如期而至,在天高云淡,金叶飞舞的缤纷秋色中晕染开来。“处者,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值此时节,秋云高远飘逸,秋水清澈明净,秋风清爽微凉,此情此景,沁人心脾。处暑也是养生的节气,古人云“秋收、秋肃”,有“护神厥,守阳气”之说。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在暑去秋来之际,不妨遵循自然,顺应天时,从“处暑”时节的美好风景中感悟干部成长的“养生”之道,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绘制属于自己的人生画卷。
细品秋云高远飘逸,以“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的崇高志向滋养底气。一个人只有拥有崇高的信念,才能拥有立足世间、追逐理想的坚实底气,做到“心懔懔以怀秋霜,志眇眇而临云霄”。罗曼·罗兰曾说: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有什么样的信仰,就有什么样的选择;有什么样的理想,就有什么样的方向。回首过往,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筚路蓝缕,栉风沐雨,披荆斩棘,艰苦奋斗,一路走来,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这些来之不易成绩的取得,正是源于我们始终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始终用理想信仰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之路。当前,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新征程、新考验,党员干部更要满怀“俱怀逸兴壮思飞”的壮志豪情,树立“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崇高志向,坚定“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理想信念,做到志存高远,心有所向,滋养底气,脚踏实地把个人追求与现实目标结合起来,矢志不渝为党和国家事业而不懈努力。
细品秋水清澈明净,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澄澈初心涵养正气。“冷涵秋水碧溶溶,一片澄明见底空”,秋水之所以清明无痕,明澈见底,是因为有活水始终持续不断地注入,即使偶尔混带夹杂着泥沙砾石,也会因为有不竭的源头活水滚滚而来而逐渐沉淀,最终还是改变不了它的纯净。党员干部想要做到秋水般的清白坦荡,清明如境,就必须在本心这个“源头活水”上下功夫。“本心之明,皎如白日,无有过而不自知者,但患不能改耳。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为此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自省”之心,自觉践行修身之本,以“吾日三省吾身”“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实际行动做到反躬自省,从善如流。“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不日新者必日退”,只有将躬亲自省作为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手段,知行合一,持之以恒,才能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充分蓄足“源头活水”,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开拓进取和改革创新涵养正气,永葆初心,砥砺前行。
细品秋风清爽微凉,以“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的泰然心境涵养元气。时至处暑,暑气渐止,酷热天气到达尾声,凉爽初秋华丽登场,在“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的丝丝惬意中,人们往往容易因为贪图一时的秋光山色而忽视了“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即使是处暑时节,也会有短期回热,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顺应天时,守好清廉之心,保持内心宁静。在“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一年暑尽秋成时的关键时刻,党员干部更是要束心肃行,约束好内心的燥热,时刻警醒警觉,心存敬畏,严守底线,以不骄不躁,心平气和的心态修养元气,千万不可在即将收获之际“以恶小而为之”,怠于自律,放纵享乐,最终因小失大,致使春夏的耕耘和付出付诸东流,毁于一旦。唯有让廉洁之风常驻心间,远离“蝇头小利”的贪念,抑制“苦不知足”的欲望,摒弃“为己谋利”的私心,才能深切地感受到秋天的静美和诗意。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愿所有的党员干部都能在伏去秋来的明媚秋光中有所感悟,在“养生”之道中有所收获,脚踏实地,持身中正,坚守初心,砥砺前行,用身体力行的行动诠释责任和担当,让生命在一寸寸光阴中变得殷实、饱满,最终收获秋的累累硕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