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看主题教育是否有成效,最直观的感受是看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党员干部作风是否有明显进步。”6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围绕“以学正风”作出深刻阐释,并从大兴务实之风、弘扬清廉之风、养成俭朴之风三方面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具体实践要求,为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党的作风问题,实质就是党性问题。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带领全党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破题,以永远在路上的战略定力推进正风肃纪,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和新思想新战略,将党的自我革命不断引向深入,经过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革命性锻造,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为新时代伟大变革提供了坚强作风保障。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在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和新的风险挑战,更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广大党员干部应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抓好主题教育,“以学正风”,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学查改相贯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对标党风要求找差距、对表党性要求查根源、对照党纪要求明举措,增强检视整改实效。以“永远在路上”执着坚定、“没有完成时”的奋斗之姿,增强推进作风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大兴务实之风。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在巴彦淖尔考察时为了开好座谈会,他先去乌梁素海,看湖;再到乌梁素海南岸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看田;走进临河区国营新华农场,看林和沙;前往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看水和渠。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亲力亲为,用一次次生动而深刻的调研,为全党重视调研、深入调研、善于调研树立了光辉典范。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大兴务实之风,就要让群众“阅卷”,要用脚步丈量民意,不仅要“身”至,更要“心”至,要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
弘扬清廉之风。“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不论是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焦裕禄,带领兰考群众战天斗地;还是不带私心搞革命的谷文昌,在百姓心中树起不朽丰碑;还是在荒山石滩造林,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黄诗燕……无不诠释着“廉者,政之本也”的道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筑牢廉洁根基,全面查找廉洁风险点,筑牢思想防线,坚守法纪红线,严格按照“三不腐”要求健全相关制度、严格执纪,建好护栏。时刻把纪律规矩刻印于心、践于行,划清“公与私”的界限、掌握“进与止”的分寸,推动形成“清爽”的同志关系、“规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的政商关系。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
养成简朴之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党和国家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毛泽东袜子上常有补丁;周恩来一直住老式平房;刘少奇一条床单用十几年……老一辈的革命家们节约朴素、力戒奢靡的作风,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广大党员干部应牢记“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古训,绷紧“过紧日子”思想弦,带头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把作风问题作为检视整改的重要内容,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本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