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破除“躺平”之风  树立“干部”新风

[ 来源:宿松县纪检监察网   作者:乡村振兴局 何招鹏   发布时间:2023-05-24 16:42   阅读量: 1843    ]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攻心战。要想解决“隐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让甩锅式、躺平式、蜗牛式、任性式干部没有市场,就要实招硬招破除“躺平”之风,真枪实干树立新风,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摆正工作态度、改善工作作风。同时,增强自身学习和锻炼,持续纠治“四风”,靠自身担当作为为群众创造更大的幸福。

正向激励破除“躺平”怪圈、鼓舞士气。一段时间以来,“躺平式干部”之所以“躺得住”,“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是其中一个原因。广大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主力军”,假如天天只知道喊口号“唱空城”,工作上得过且过,面对“老大难”“硬骨头”,只想当“太平官”,选择“一走了之”“一躺了之”,谈何肩负起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任,又谈何服务群众、奉献人民。要建立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激励担当作为,识别、选准、用好干部,坚决对“躺平者”说不,坚决为担当者叫好,选任一批“干将”“闯将”,让无为者、平庸者、懈怠者无立锥之地,有为者、能为者、善为者有用武之地。要大力选树先进典型、广泛传播先进事迹,让肯干者吃香、实干者出彩,不断用模范的榜样力量激发干事创业氛围,避免“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错误观念大行其道。

思想破冰提振精神、释放战斗力。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从“躺平”中“起身”,须手捧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奔赴信仰的高地。干部干部,“干”是第一位的,作风好不好,不是看话说的漂不漂亮,关键在于事做的好不好,广大党员干部要有干事创业、为民服务的精气神,不断增强“脚下有根、肩上有担、心中有责”的意识,把为民服务的情怀转化成干事担事的内在动力和外在表现。党员干部要有过硬作风,遇到困难要有“迎面向上”的干劲,避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善用身边优势资源,转化成现实的竞争力。激发“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的斗志,确保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在奋进新征程上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强化监督问责,动真碰硬。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基层工作相对较为繁杂,青年干部易滋生“躺平”心理。需用好问责这把剑,一是要对“躺平式”干部亮红牌、发警示,释放出“是干部就不能这么混下去”的强烈信号,严肃执纪问责。二是要创新日常监督方式,拓宽监督渠道,对在工作中出现的拈轻怕重、游手好闲、不思进取的“佛系”干部,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问责、早纠正,让“躺平式”干部做到心中有责、心中有畏,摒弃一切杂念思想,真正做到占其位干实事。三要出实招、动真格,不搞“避重就轻式”问责,对那些占位不干实事、出工却不出力的“躺平式”现象和风气做到真发现、真敲打、真处理,让“躺平者”失去生存空间,让实干者看到希望,而不是不仅仅停留在“口诛笔伐”或“理论探讨”的层面。

一年之计在于春,奋斗才能创造奇迹。广大党员干部要拥有干实事、能干事的精气神,切实做到“在位善为”,敢干事、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坚决破除“躺平式”的歪风邪气,让那些混日子、不作为、甘于躺平的干部再无立足之地,为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树立起干事之风。

分享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