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这二十亩地我们种植了豆角、板蓝根,并且采购了烘干机对豆角进行加工,另外还扩租了周边十几亩田地,用于种植药材。平时,我们清理杂草,对基地进行管护,采摘的季节,雇请附近的村民来帮忙采摘,这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又为当地村民找到了‘足不出户’的致富的渠道。”近日,隘口乡清河村副主任向前来开展巡察整改成效评估的同志介绍。
此前,县委第三巡察组对隘口乡党委及11个村级党组织开展巡察,在巡察清河村时,巡察组同志实地查看发现,该村一产业扶贫蔬菜基地杂草丛生,园内种植的蔬菜被淹没在杂草之中,看着眼前的一幕,巡察组同志忧心忡忡。
“产业扶贫最主要目的在于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促进贫困人口增收。然而该扶贫基地却‘杂草基地’,如何发挥产业效益?”第三巡察组组长说道,必须将该问题核实清楚,并作为重点问题向隘口乡党委进行反馈,并督促限期整改落实到位。
原来,2021年清河村投资45万元,用于建设电商农产品生产初加工基地,但因平时疏于管理等原因,网约蔬菜基地杂草丛生,产业效益发挥不明显。
收到巡察反馈后,隘口乡党委切实担负起巡察整改主体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细化、实化工作举措,并汲取优秀产业成功经验,在该基地重新种植高效益品种,加强基地抚育管理。
“我们积极开展整改工作,并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在这几十亩地种植了药材、蔬菜……”隘口乡党委向第三巡察组报送了该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田间春潮涌,乡村产业旺。如今,该网约蔬菜基地一改往日杂草丛生的模样,一派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景象映入眼帘,一片片菜地整齐排列,种下的蔬菜与药材已长出幼苗,在细雨之中茁壮成长。
分享